中国土家族群体父系单倍群及民族血统构成情况简介
土家族总人口约为 835 万人(六普数据),主要分布在我国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其中,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23魔方祖源研究部对祖源数据库中的土家族群体的数据做一轮清洗和统计,以高区分度的视角下看我国土家族群体的父系类型以及民族血统的构成情况。
统计对象:民族问卷栏目中填写为「土家族」的样本。
数据清洗方法:对所有填写为「土家族」的样本进行基因关系计算,如果样本出现了 2-3 级基因关系亲属对的,则选择保留其中的一个男性样本;如果出现的 2-3 级 基因关系亲属,民族为非壮族的,则视为有晚近的跨民族通婚,则剔除此样本。由此获得了排除近亲关系,无晚近跨民族通婚历史的土家族男性样本 593 个,以此口径进行统计。
统计结果如下:
我们的民族血统检测并未包含土家族成分,目前土家族群体检出的民族成分主要为南、北方汉族,约占近 8 成,其次是苗族、和藏缅族群,和少量的壮傣族群和韩国 · 朝鲜族群等其他成分。
土家族群体的父系单倍群构成情况:
我们对这 593 名土家族男性的父系单倍群类型进行了统计,发现 593 个样本分成了 329 个父系类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单倍群大类分型中,C-F845、O-F8、O-M307、O-F11、O-F1252、O-F46、N-M1819 等支系(均包含下游)占比较高。
我们筛选了在土家族群体中较为常见,且较具特色的如下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1. C-F845 类型:C-F845 及其下游类型约占中国男性总人口的 2.22%,但在土家族群体男性人口中的占比高达 14.48%,高出全国男性总人口占比约 6.5 倍,在侗族、苗族人群中占比亦较高,但均不及在土家族人群中显著。分布上亦以贵州、重庆、湖北、四川等土家族聚居区域为中心。
△ C-F845 及下游单倍群分布示意图
其中 C-MF1024、C-MF5307、C-MF3763、C-CTS10923、C-MF1020、C-F9533、C-MF10335 等多个下游类型均在土家族人群中占比显著高于均值,其中有 5 种类型在土家族人群中占比都在 1% 以上,C-CTS10923 占比更是高达 3.54%。这些在土家族人群中显著的类型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等省份人口占比也显著高于其他省份,与土家族人群的分布情况较为接近,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2. N-CTS4714 类型:N-M1819 及其下游类型在土家族男性人口中占比为 5.72%,且在土家族人群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显著差异主要源自下游的 N-CTS4714 支系。N-CTS4714 类型占土家族男性人口的 3.37%,是 N-CTS4714 在全国男性人口中占比(0.79%)的 4 倍以上,主要分布于西部甘青地区及云贵川渝一带,在白族、彝族人群中占比亦显著高于全国均值。
△ N-CTS4714 类型分布示意图
3. O-Y37855 类型:O-Y37855 类型约占全国男性人口的 0.71%,在土家族男性中占比为 2.3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 倍以上,在苗族、畲族人群中占比亦较高,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重庆、四川等地。
△ O-Y37855 及下游单倍群分布示意图
O-Y37855 类型及下游的 O-F22246、O-FGC71370 等支系在土家族人群中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全国均值。O-Y37855 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重庆、云南、江西等地;O-FGC71370 主要集中于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一带,在苗族人群中的占比也显著高于全国均值;O-F22246 与 O-FGC71370 分布情况类似,在苗族以及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占比也显著高于全国均值。
其余类型如 O-F8、O-M307、O-F11、O-F1252、O-F46 等支系在土家族人口中占比亦较高,共计约 46.46%,但这些支系及下游大部分在国内各省市较为常见,在土家族男性中的占比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并不显著。其中 O-F1252 和 O-F8 下游的 F813 较为特殊,虽然这两种类型在土家族男性中的占比也显著高于全国均值,但在各民族中土家族的显著性并不突出。O-F1252 及下游主要分布于南方,以广西为分布中心,在壮族人群中最为显著;O-F8 下游的 F813 以湖南为分布中心,在汉族人群中更为显著。
△ O-F1252及下游类型人口分布示意图
△ O-F813 类型人口分布示意图
其余类型占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