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过后,朱元璋还有多少后人繁衍了下来?
明朝末年宗室人口究竟有多少,因其数量庞大,地位不一,加之朝政动荡,史料保存有限,已无法确实统计。现今学者多依据《玉牒》及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推测其人数应在 20 万左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更多,如安介生在《论明代山西藩府的人口增长与数量统计》一文中,推算山西一地的宗室人口即有 20 余万,照此依据,全国宗室应近百万。
当明亡之际,朱姓成为宗室子弟无法逃脱的原罪,凡农民军所过之处,宗室往往成为杀戮的对象。如陷成都,蜀王「合家被害」;克太原,「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取大同,「杀代王朱传奇,代藩宗室殆尽」。类似记载不绝于书。据统计,至明末,宗室有亲王、郡王近三百,其中有 17 位被农民军所杀,其余被杀宗室人口更不可计数。
除了农民军的威胁外,满清同样盯上了宗室人群。崇祯年间,清军对山东等地进行了 3 次武装劫掠,而富庶的宗王府则成了其中重点攻击的对象。
崇祯十二年,清军克济南,俘获德王,开屠戮宗室之先河。崇祯十五年,清军陷兖州,将鲁王及乐陵王、阳信王、东原王、安丘王、滋阳王等数千宗室尽皆屠杀。
清军入关后,为拢惑人心,对明宗室高层也由肆意屠戮改为怀柔拉拢。进入北京的第二天,多尔衮就下令「朱姓各王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其目的就是引诱诸王来降。但当天下局势趋于稳定之时,又将其残酷屠杀。
在农民军及清军的双重打击下,明代诸王消亡殆尽。参考相关文献,对明末诸亲王的结局大致做了如下统计(其余时间除封的亲王不做统计):
共 32 个宗藩与明朝一起灭亡。而对于数量众多的下层宗室,因不是农民军及清政府的重点打击对象,或降或逃,得以留存下来。
但众多的宗室人口在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大动荡之后仍有多少延续了下来?
为此探讨此问题,23魔方决定使用基因检测的方式来解答。2018 年在全国内公开征集朱元璋后人,共征集到 14 位(排除了现实中的亲缘关系)自称有家族记载的朱元璋后人,经过基因检测发现,其中 9 人为同一父系 O-N7。这 9 人中,有明确记载的周王后代 2 人,代王后代 1 人,韩王后代 2 人。祖籍地分别为河南新密、山西大同以及甘肃平凉,与三王封地相符。
O-N7 是一个古老的父系单倍群支系,同支系下所有人的共祖年龄大约在一万三千多年左右,为了判断几位声称朱元璋后人的共祖时间与朱元璋出生时期是否对应,23魔方祖源研究部选取了符合条件的 O-N7 样本共计 19 人进行深度研究。
经研究发现,这 19 个样本属于 O-N7 下一个新发现的下游 MF36 分支。该分支在距今 5300 和 2600 年前分别有过一次缓慢的二叉分化。
其中有 12 个样本(含声称为朱元璋后裔的 9 个样本)全部归属于 MF12415 这个下游。这 12 个样本在 715 年前(元末明初)拥有一位共同祖先,与朱元璋(1328—1398)所处时期非常接近。如下图
12 人共分为十支,两位周王后人同属于 MF14381 分支,两位韩王后人同属于 MF15153 分支,两位代王后人同属于 MF16261 支,其余七支暂无家谱记录。
从这个情况来看,Y 染色体构建出来的谱系与朱元璋后人声称的谱系是吻合的,共祖的时间也与朱元璋生存年代相吻合。从而可知 MF12415 这个支系极有可能就是朱元璋家族所在的支系。
2018 年 6 月,23魔方祖源研究部再将 MF268 等位点投放到新版芯片中进行广泛的人群筛查,发现 MF268 类型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万分之三。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诸省,其中在山西(0.23%)、河南(0.13%)、内蒙(0.1%)三地能占到当地人口的千分之一以上。在黑龙江(0.07%)、陕西(0.06%)、四川(0.05%)、湖北(0.04%)、安徽(0.04%)、辽宁(0.04%)、山东(0.01%)、浙江(0.01%)、甘肃、湖南等省市亦能占到当地人口的万分之一以上。
朱元璋后裔(男性)现存分布频率
属于该类型的用户中,朱姓用户约占 35%,为第一大姓,其次王、张二姓各占 15%,其余有郭、陆、赵、仇、高、关、林、刘、宋等姓(明亡后,为逃避追捕,存在宗室人口改姓的情况)。
因此,可以推算出当今朱元璋后裔(男性)人口应在 20 万人左右,在经历了清中期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大爆发之后,也仅仅与明末时 20 万的人口估计相持平,可见明清易代时宗室人口损失之惨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宗法制下的父子关系并不等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父子关系,各家的家谱中都记载了许多因无子嗣发生的过继和入赘行为,因此并不能简单通过生物学判定来肯定或否认宗法上的家族传承关系。
参考资料:
23魔方祖源研究部资料
罗一杰:《明清之际的明宗藩及清初对宗藩后裔的政策》
钟国昌:《明末清初朱明宗室出处研究》
白新良、赵秉忠:《清兵入关与明代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