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安徽白鹭洲战国时期楚国贵族

摘要
        
        2011年安徽白鹭洲发现战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楚国贵族墓葬,因墓主人头发和发簪保存完好、墓主身份显赫而备受关注。该头骨保存完整,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根据骨骼的形态推测其为女性,年龄为35-39岁。为展现该地区战国贵族妇女的容貌、丰富该地区考古多样性提供研究材料。本文首先使用高分辨率CT对该个体的头骨及下颌骨进行了扫描和重建,然后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颅面复原方法实现生前容貌基本形态的复原。最后,结合考古资料,利用三维模型处理软件对面貌复原模型及其发饰进行了三维建模和纹理贴图等处理,提高了颅面复原模型的真实感,生动形象地再现战国贵族女性面部的形态特征。

材料 

     六安战国楚墓地处六安市城东白鹭洲开发区中部。2010年到2011年,在发掘区西南部发现2座南北并列的带墓道竖穴土坑墓,其中一座为M566。M566墓坑平面呈“甲”字形,墓室底部营建外藏室、椁室和棺室,棺室共三重,由外棺、中棺、内棺组成,呈长方形。M566棺内尸骨、头发保存完好,发髻形状清晰,内插骨质发簪1件。出土随葬器物共129件,包括陶器、铜器、漆木器、玉器等。M566随葬器物具有典型的楚风格,为战国时期六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楚墓。《礼记·檀弓》郑玄注:“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荀子·礼论》:“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庄子·杂篇·天下》:“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M566葬具为一重棺三重椁。经鉴定,M566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16]。该个体颅骨出土时保存完好,对复原人像有极大便利,价值较高。颅骨由于被水浸泡呈灰黑色,整体保存完整,左侧乳突由于对墓主进行古DNA研究被切割取样。牙齿上颌大部分脱落,下颌右侧缺失两颗臼齿。  

性别与年龄

        性别年龄鉴定参考吴汝康先生的《人体测量手册》[17]与Hrdliẽka .A的《人类学》[18]。

根据对髋骨和颅骨的形态观察,我们得出M566个体为35-39岁女性的结论。性别鉴定依据如下。M566耻骨联合面相对较小,耻骨下角大于90度;坐骨大切迹较为宽且浅;耳状关节面形状近似等腰三角形;骶骨较为平直;肢骨纤细。此外,M566枕外隆突较为平滑,无粗隆突起;乳突体积较小;眶上缘较薄,较为尖锐;眉间隆起正面轮廓光滑;颏突隆起不明显,下颌角区较光滑,下颌角角度较大。这一系列骨学特征表明该个体为一成年女性。根据对盆骨和牙齿的形态观察,我们得出M566个体年龄为35-39岁的结论,年龄鉴定依据如下。该个体耻骨联合面轻度下凹,背侧缘开始出现波浪状起伏,为第8期。该个体耳状关节面呈细纹和粗大颗粒状,但细纹较少,以粗大颗粒为主,约为第3期到第4期。根据该个体下颌M1磨耗情况判断,为第3级。

人种特征


通过对M566颅骨的各项测量与观察,根据M566颅骨反映出来的简单的颅顶缝、欠发达的犬齿窝和鼻根凹、宽阔而扁平的面形、转角处欠圆钝的颧骨上颌骨下缘、下颌圆枕与铲型齿较高等特点,判定M566颅骨属于典型现代亚洲蒙古人种范畴。

为进一步了解其与亚洲各地区类型的关系,本文选择M566颅骨的14项主要的线性、指数和角度值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各地区类型的各项目变异范围进行比较(表1)[19]。其中,有8项落入亚洲蒙古人种的变异范围内,剩余6项中,颅长高指数及颅宽高指数均与变异范围的下限十分接近。
为了解M566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种系关系,我们选取蒙古组、通古斯组、华北组、抚顺组、广西汉族组5个近代女性组进行比较。比较项目选取颅长、颅宽、颅高、面宽、上面高、眶高、眶宽、鼻高、鼻宽、颅长宽指数、颅长高指数、 颅宽高指数、上面指数、鼻指数和眶指数共15项指数进行了比较。

为进一步论证上述对比的准确性,我们将M566各组数据与这六组进行了欧氏距离系数,即Dij值的计算。值数越小关系越密切。在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比较中(表2、表3),M566与广西壮族组Dij值最小,其次是华北组;与蒙古组和通古斯组的Dij值较大。综合表1,M566个体属于亚洲蒙古人种,具有较多南亚类型和东亚类型特征。

面部特征  


   人的肤色会受年龄、性别、人种等因素影响有显著的差异性。31—49岁中国女性肤色色度反射率为25.16%,色纯度为29.5%,波长为589.2nm[26]。中青年时期皮肤反射率较老年时期高。M566墓主人为35—39岁,亚洲蒙古人种,属于亚洲黄色人种,处于黄橙色域。由于女性在7~30岁时,肤色偏于粉红色,而复原个体的年龄已经超过这个区域,因此在复原时考虑减少粉红色区域,初步复原出一个肤色偏黄的形象。除人种因素,我们还参考了其生前地区紫外线强度对皮肤的影响。安徽位于低海拔地区,平均海拔119.3m,在紫外线照射上强度较低。在参考了该个体人种、身份、年龄后,对其肤色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定位为偏黄的肤色。在设计M566个体的面部细节时,我们参考了一些南部类型的体质特征:无蒙古褶比例高、鼻尖和鼻基底方向多上翘、鼻梁较低凹、红唇较厚[27]。

软组织厚度在不同的位置有差异性,例如,额部、眉弓、鼻梁、颧骨处最薄,脸颊处最厚[4]。M566年龄为35~39岁,颅骨肌嵴发育程度符合成年年轻女性范围,由于肌嵴较为细密、光滑,因此面部厚度中等。我们参考了M566墓主的身份,考虑到其为贵族的因素,饮食应较为丰富,营养较均衡,因此没有设计成面黄肌瘦的形象。由于参考对象为现代女性,与古代女性的软组织厚度有所差异,因此复原结果具有部分误差。
      
 妆容  


  在发型复原方面,由于出土发髻与发饰完整,为还原生前发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M566出土时为高髻,头发中间插有骨质发簪。古人以拥有一头浓密秀发为骄傲,多数贵族女性发髻较高[28]。根据帛画与木俑,以及出土时松散的发髻(图2),我们将她的发型复原为垂髻与高髻并存的发型。即头发中间分,头发在头顶挽成高髻以笄固定,发向下束为一团的形象。古人以白为美,用铅粉敷面追求极致的白净肤色[29]。复原时将其在原来肤色的基础上调白。腮颊上根据施粉后上腮红的习惯也在复原的脸颊处加上粉色质感。楚人妆容最具有特点的就是眉毛与唇妆。其眉毛需要用刮刀、镊子剔除干净后再用黛画出细长的眉毛。楚人流行峨眉和直眉,峨眉即像蛾子的须一样弯曲细长的形状。由于其墓中铜灯侍女所画眉毛弯细[30],故M566女性将其眉毛定为峨眉。  
  

结论 

     本文根据M566颅骨的几何形态和现生人的颅面形态关系,对其进行了人像复原。由于本文使用的现生人颅面数据有限且其大多为北方汉族人,因此,分析获得的颅面形态关系可能与M566颅骨的实际颅面形态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使得本文的复原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营养状况、古人类生活的环境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颅面形态关系的预测,也会导致复原结果的误差。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现生人颅骨和面貌三维数据的数量和地域分布,提高颅面复原结果的可靠性。由于在本研究中只有一例骨骼面孔被复原,更多来自安徽白鹭洲墓地更广泛地区的完整个体仍有待重建。此外,受到颅面复原技术基本方法和原理的制约,其复原结果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复原人像的局部细节特征,比如肌理、皱纹,乃至面部的色素沉着、痣、伤疤等仍无法复原。因此,未来将进一步结合头骨的DNA信息以及更详尽的史料研究支持,提高颅面复原模型的可靠性。
36 条评论
热门最新

客从何处来

DNA下更好比较

2 评论

2

  • 11-08
    dna不出的情况下 有理有据合理分析是没问题的

    1

  • 11-08
    何况还能排除某些蹬鼻子上脸 攀附嘴脸的🌿民只系

    1

战鼓擂

793是楚王族

添加评论

2

CA

Ca

最底下的那个女的和我之前在东郊到家叫的技师长的一模一样,她是湖南人🤣

21 评论

1

  • 11-08
    你们f619不是号称楚国王族吗 怎么现在开始诋毁了 得不到就诋毁吗🤣🤣🤣👉👉🤡🤡🤡

    点赞

  • CA

    Ca

    11-08
    @王:我诋毁啥,这个本来就和我叫的那个东家到家女技师长的很像呀,你有被害妄想症吧,而且我从来没有争过楚,你看我的帖子有几个是争楚的,别张嘴就来

    1

尧舜

尧舜

这个女人长的特别像我接触安徽女人和江苏人

1 评论

1

  • 11-08
    华东汉族可不是这种面部特征 楚国公主颅骨数据对比现在的广西壮族女性颅骨面部数据是完全符合的 华东汉族颅骨数据找不到

    点赞

尧舜

尧舜

1 评论

点赞

  • 11-08
    姓氏变更率是极高的至少魔方树形上各大姓氏特色支姓氏占比都不超过两成 其次只有主持直接参与国事的主干才会被清洗 需要改名换姓 逃命 旁支影响力大的也会改名换姓 小贵族 庶出支才会保留姓氏 在其次 很多姓氏改姓都是为了融入当今社会 所以说真正的王族大族是很难保留原始姓氏的

    点赞

1 评论

点赞

  • 张先

    张先

    11-30
    今天所谓的百越壮侗,其实就是楚人南下形成的,并不是楚国征服的长江以南的那些越人的后代——那些越人的后代在现在的南方人中包括百越壮侗里面已经是少数派中的少数了。广人——粤语很多和楚语雷同——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点赞

张先

张先

添加评论

点赞

无奈的思绪

研究古尸耻骨,无耻!这头型复原图一看就是793的特征气质模样了

添加评论

点赞

大羽惊世

M系的吧

添加评论

点赞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