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这样说不能算错,但是不够完整。
用这四个字做排行,主要是在先秦和汉朝。汉朝之后,在名字里用这些字的就比较少了。
其实汉朝也不太多,普遍使用的是在周朝。与时俱进,汉朝与周朝的使用规则略有变化。
在周朝,应该是:老大为伯,老二是仲,老幺为季,仲和季之间的为叔。
另外,长子是正妻所生,才能叫伯,若长子是妾所生,则叫孟。
周文王的父亲有两个兄长,老大叫吴太伯,这个“伯”就是排行,老二叫仲雍,仲就是老二,老三就是老幺,叫季历。仲和季之间没有。
当然,名字中带排行不是必须的,只是周朝这样带的人很多。周文王的名字中就没带这个。
吴太伯的吴是封地,他被周武王封为吴侯。太是辈分,周朝时期高两辈为太,吴太伯是周武王的祖父的大哥。
到周文王的儿子,老大叫伯邑考,伯是排行。老二本应叫仲发,但是人家是天子,是周王,身份尊贵,史书上就按照谥号叫武王发。最小的儿子叫冉季载,冉是封地,他被封为冉侯。
周文王有很多儿子,其他儿子都应该称叔,如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康叔封,毛叔郑等,叔前边那个字是封地,他们或侯爵或伯爵,叔后面那个字是名字。
有例外,有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这是因为,史书上记录他们的称呼都是用的他们最尊贵的那个身份。叔表示弟弟,叔字在诸侯国的国名之后,表示是周天子的弟弟。天子的弟弟这个身份很尊贵,有多尊贵呢?比侯爵高,比公爵低。所以这三个弟弟是公爵,就不用叔字了,直接称公。
后来周成王封弟弟虞当唐侯,就叫唐叔虞。
周文王的父辈只有兄弟三人,就没有“叔”。周文王的儿子有好几十个,就有很多“叔”。因为周武王有太多弟弟了,很多叔,后来就约定俗成的称呼弟弟为叔。
弟兄们有“叔”这个排行的话,说明有伯仲,还有季,弟兄们至少四人,因为叔的数量没有上限。比如孔子他爹叔梁纥,用叔这个字,表示他至少有俩哥一弟。
叔梁纥的大儿子字孟皮,表示他是长子,生母是妾。老二叫仲尼。
秦穆公时秦国有个大将叫孟明视,孟字也是这个意思,长子,妾所生。
鲁桓公的大儿子庆父是庶子,排行本应是孟,弟弟鲁庄公继位后,庆父表示怎能当国君的哥哥,乃谦称为仲。后来庆父祸乱朝纲被诛杀后,他那一支按照庆父的排行赐孟孙氏,后来把孙字去掉,称孟氏。这就是孟这个姓氏的起源。
庆父死后约300年,后人中有个叫孟轲的人诞生。孟轲是孟氏最为出名的人物,被儒家称为亚圣,尊称孟子。
到汉朝末年,曹操字孟德,马超字孟起,孟字排行都是这个意思,长子,妾生。
这样起名或字,有个问题,就是这个计划生育要做好,至少要确定哪个是最后一个,然世事皆有意外。
例如,刘邦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刘邦是老三,叫刘季,意思刘邦就是最小的一个了,不再生了。然而好几年或者十几年后,刘老太公又生了个儿子,傻眼!已经有了“季”了,这下咋办?只能不用这种方式了。这个最小的老四,起名刘交,字游。
司马懿字仲达,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都是这种用法。
女性也是这样排,需注意的是,女性是名前姓后。男女是分开排的。
鲁宣公的长女叫伯姬,伯是老大,姬是姓。嫁宋共公,宋共公是谥号,死后起的。嫁夫随夫,宋共公死后,这个伯姬在史书上就称为共姬。晋献公的长女,也叫伯姬,其实这根本不能算是名字。嫁秦穆公,秦穆公死后,这位伯姬就叫穆姬。
哭长城的那个孟姜女,正式点应该叫孟姜,意思就是姓姜,长女,生母是妾。
Miy
03-27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