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熊”与中华远古先民信奉原始巫教有关。史前东北亚巫教徒均有“熊仪式”,它作为“狩猎的巫术和神话有关”。在“熊仪式”中,先民穿上熊皮,就会获得“一种超人类的存在方式”,并“通过成为这样的神话动物”,使自己“变得比自身更加伟大和强大”,甚至可升天。此遗俗在中国一直流传。另一方面,在巫教里,北斗星又被等同于“天熊”形象,从远古就出现了全球性的关于北斗星即“熊星座”的命名,包括在巴比伦和古希腊的神话中都如此。把“北斗”与“熊”对应,曾是基于远古巫教悠久传统的全球性文化现象。
在巫教传承中,如前已述,远古时代中国还产生了把天上“北斗”即“熊星”与地上帝王或祖宗所在相对应的政治传统。纬书就借黄帝之口,把人类所有祖先统称为“有熊氏”。
禹的父亲鲧死后化为“黄熊”。
日本人也把自己的先祖称为“天熊大人”。
楚人把自己的祖宗视作“大熊,楚帛书便有“太初有熊”神话。
胡义成《“河洛古国”考古新发现和“有熊国”新探》摘录
二、
从古文献中留下的线索看,如果说华夏的熊图腾崇拜始于黄帝族有熊氏的文化记忆,则《竹书记年》记黄帝国号亦为有熊。从黄帝的孙子颛顼,到夏代始祖鲧和禹,再到后代的楚国王族,崇拜熊的文化现象一直没有中断,表现为鲧化黄熊神话,大禹治水化熊开山(轩辕山,这个山名就隐喻着黄帝族名号记忆)神话,以及历代楚王登基后由芈姓改称熊某的惯例。
《芈月传》让“芈”这个冷辟的姓风靡天下,变得尽人皆知,却很少有人明白,这本是楚王族的尊姓,却在登上王位后一律不再称芈”,而要改称“熊”。有学者解释说这是以氏为姓。其实也不尽然,这里有对黄帝有熊圣号的一种隔代呼应,隐含着熊图腾的远古信仰真相。不然的话,楚族记忆中的始祖“穴熊”,莫非是以“穴”为氏?这只有参照《山海经》中的熊山熊穴神话,才能得到确切理解。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所记,楚国始祖从穴熊开始,到周文王时的鬻熊,再到熊丽、熊狂、熊绎、熊艾、熊黮、熊胜、熊杨、熊渠、熊毋康、熊挚红、熊延、熊勇、熊严、熊霜、熊徇、熊咢、熊仪、熊坎、熊眴、熊通、熊貲、熊囏、熊惲、熊疑、熊良夫、熊商、熊槐,一直到亡国之前不久的楚考烈王熊元,一共有三十代王者,都称熊某。
叶舒宪《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
米乐星
点赞
华夏守卫者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