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23魔方祖源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近1400个历史家族的研究。其中尤以刘邦家族研究开展最早,成果也最为丰富。经过近六年的细化,刘邦家族的高通全序树形已蔚为大观,而且仍有持续扩张之势。
因此,我们打算通过多篇系列文章梳理近年来刘邦家族的研究历程与思路、现阶段的成果,以及对部分见诸史籍的汉代王侯所对应的支系进行可能的推测。
本期我们将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管窥汉朝皇室的发展史,对其兴盛的原因、发展的情况进行基本的考察,并对刘邦家族父系基因的早期研究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汉朝皇室的勃兴
汉朝在建立之初,实际上面临着诸多困境——连年战乱对人口的巨大损耗、对生产的巨大破坏。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卷24《食货志》)
举目凋敝,百废待兴。外有北方匈奴的袭扰与窥伺,内有异姓功臣王蠢蠢欲动,如何维护统治,“汉祚永延”,成为了摆在刘邦面前的现实问题。
《汉书》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汉书》卷1《高帝纪》
此事发生在汉六年(前201)十二月,韩信平齐、上书“愿假王便”之后两年,被人告发谋反,刘邦“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将韩信逮捕。对于新生的大汉帝国,这无疑昭示着统治中心的一场风暴。
值此之时,田肯的建言无疑是说到刘邦心坎里去了的。仅仅一个月之后,刘邦连封荆、楚、代、齐四王;而广封宗室,也成为了汉朝初年巩固统治的一项重要举措。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卷14《诸侯王表》)
正如汉书中所讲,刘氏在汉朝建立以前是不见经传的小姓,其人口扩张,尤得益于汉朝的建立与大封同姓(这一点后文会再提到)。“非刘氏不得王”更是成为有汉一朝的祖训,即所谓“白马之盟”。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史记》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史记》卷9《吕太后本纪》)
虽然有很多学者从“白马之盟”订立的时间、参与者以及“白马之盟”对汉初功臣政策的背离等方面予以驳辨,认为“白马之盟”极有可能是功臣集团为了给对付吕氏家族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伪造的,但客观上讲,“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的核心内容,终汉之世,绝大部分时间都被严格地遵守。
整个两汉时期,先后分封的刘氏诸侯国不下百个,宗室子孙也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下,人口数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二、汉代宗室人口的史料记载
事实证明,广封同姓诸侯的政策,确实对刘汉宗族的人口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汉代的宗室人口数量,最为直观的史料应是《汉书·平帝纪》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诏:
五年春正月,祫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诏曰:“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尧睦九族,舜惇叙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统国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虽有王侯这属,莫能相纠,或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传不云乎?‘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其为宗室,自太丄皇由此可以窥见西汉末年汉朝宗室人口规模之巨,此时值王莽篡汉之前夕,以此估计,式至东汉末年,汉室宗亲的人口或可达到60-70万左右,约占到同期全国人口(户籍)的1%左右。
三、祖源的早期讨论与探索
01.文献时代
关于刘邦家族的祖源建构,在汉代初年可能还并未成型。史记中仅言: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史记》卷8《高祖本纪》)
至东汉时,班固在《汉书·高帝纪》的“赞”中,对刘邦的祖源叙述已颇详:
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 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丄刘邦家族起于闾里之间,从史料当中对刘邦家庭环境的一些叙述(如其两兄务农、可以支持其弟刘交脱产从学于浮丘伯、刘邦本人任亭长且广泛结交里人及宾客等情况)来看,其家庭环境相对殷实,或属于中产之家,可能有一定的发展和积累,但并无更多证据证实其确有显赫的祖先或家世背景。
将刘邦家族的祖先追溯至范氏、刘累乃至尧帝,更可能是汉代建立之后,基于先秦史料求索文字、并再度加以包装的结果。
02.早期的基因探索
随着科技的进步,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基因检测也凭借着其无可替代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成为广大祖源爱好者们探索家族历史、梳理研究家系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23对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所以Y染色体的传承严格遵守着父子相传的原则。
Y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会发生突变,突变可以稳定的遗传下去且速率基本一定,因此,通过Y染色体上的突变位点差异,可以知道任意两个男性之间的共祖关系,并估算共祖的年代。
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历史上人口大幅减少的事件时有发生,很多Y单倍群都会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据现有的数据模型估算,中国现代男性上溯到秦汉之交,大约只有1万个父系祖先,换言之,彼时的男性,只有大约1万人有父系直系后裔留存至今。
在这种残酷的“大逃杀”之下,如果有足够的生存资源支持,且能够繁衍大量的后代,就会大大增加传承延续至今的可能。结合前文我们对汉代宗室人口体量的估测,我们有理由相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汉代宗室繁衍至今。
自2008年起,部分国内的祖源爱好者开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征集、组织刘姓人群参与基因检测。
通过对来自全国的300余例17-STR数据的分析,发现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主流支系,共祖关系显著密切,约占总样本的10%,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经过对其中两例差异较大样本的进一步全序检测与比对,发现其共祖单倍群O-F155分化年代正大致相当于汉朝初年。
历史的面纱被轻轻挑起一角。
2017年3月,23魔方的祖源研究团队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在所收集的全国各地刘姓样本当中,有约10%的人都属于单倍群O-F155(该单倍群在全国样本中的平均占比接近2%)以及其下游单倍群F813和Y20928,与此前17-STR的数据高度吻合。
再对Y单倍群O-F155下游样本的姓氏进行统计,发现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人都姓刘(刘姓在全国人群中的平均占比约为5.1%),据此观之,O-F155与刘姓的统计学关联非常显著。根据中国大多数地区姓氏随父的传统,23魔方祖源研究团队大胆假设,O-F155拥有一个刘姓共同祖先。
同年8月,祖源研究团队从数据库中选取了70个O-F155(包括F813和Y20928)进行了Y染色体全序检测,发现这70个样本在距今约2300年前拥有同一个父系祖先(70例样本检出16支)。
其中下游单倍群F813再度爆发,占据了F155人口的近3/4(51例样本检出24支),F813下又分化出Y20928(19例样本检出16支),支系人口在短短四百年内呈现持续性的多次猛烈爆发,与历史上汉王朝的发展历史高度吻合。
△旧版树形及估龄
如今6年过去了,刘邦家族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树形上的细节为刘邦家族提供了怎样的佐证?
为什么定鼎关中河洛数百年的汉王朝,如今的后裔却是湖南最多?
世代相传的孟子后人,居然是汉室血脉?
齐悼惠王刘肥和长沙定王刘发对汉室人口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贡献?
楚元王、汉宣帝、河间王、海昏侯......他们的后裔如今何在?
那些自称汉室后裔的中古世家大族,与刘邦家族又是否有关?
敬请关注下期
太极炼气
10 赞
张红兵
5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