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汤)——太丁(天乙子)——外丙(太丁弟)——中壬(外丙弟)——太甲(太丁子)——沃丁(太甲子)——太庚(沃丁子)——小甲(太庚子)——雍己(小甲弟)——太戊(雍己弟)——中丁(太戊子,九世之乱自此始)——外壬(中丁弟)——河亶甲(外壬弟)——祖乙(中丁子)——祖辛(祖乙子)——沃甲(祖辛弟)——祖丁(祖辛子)——南庚(沃甲子)——阳甲(祖丁子)——盘庚(阳甲弟,结束九世之乱)——小辛(盘庚弟)——小乙(小辛弟)——武丁(小乙子)——祖庚(武丁子)——祖甲(祖庚弟)——廪辛(祖甲子)——康丁(廪辛弟)——武乙(康丁子,1147BC-1112BC在位)——文丁(武乙子,1112BC-1101BC在位)——帝乙(文丁子,1101BC-1075BC在位)——帝辛(纣,帝乙子,1075BC-1046BC在位)——微子(帝辛兄)——微仲(微子弟)——宋公(微仲子)——丁公(宋公子)——前湣公(丁公子)——炀公(前湣公弟)——厉公(前湣公子)——釐公(厉公子,858BC-831BC在位)——惠公(釐公子,830BC-801BC在位)——哀公(惠公子,800BC在位)——戴公(哀公子,799BC-766BC在位)——武公(戴公子,765BC-748BC在位)——宣公(武公子,747BC-729BC在位)——穆公(宣公弟,728BC-720BC在位)——殇公(穆公侄,719BC-711BC在位)——庄公(穆公子,710BC-692BC在位)——后湣公(庄公子,691BC-681BC在位)——公子游(庄公子)——桓公(后湣公弟,680BC-651BC在位)——襄公(桓公子,650BC-637BC在位)——成公(襄公子,636BC-620BC在位)——前昭公(成公子,619BC-611BC在位)——文公(前昭公弟,610BC-589BC在位)——共公(文公子,588BC-576BC在位)——平公(共公子,575BC-532BC在位)——元公(平公子,531BC-517BC在位)——景公(元公子,516BC-451BC在位)——后昭公(元公曾庶孙,450BC-404BC在位)——悼公(后昭公子,403BC-396BC在位)——休公(悼公子,395BC-373BC在位)——辟公(休公子,372BC-370BC在位)——剔成(戴氏取宋,369BC-329BC在位)——宋君偃(剔成弟,328BC-286BC在位)
二、殷商-宋国主支世系表
天乙——太丁——太甲——沃丁——太庚——太戊——中丁——祖乙——祖辛——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微仲——宋公——丁公——前湣公——厉公——釐公——惠公——哀公——戴公——武公——穆公——庄公——桓公——襄公——成公——文公——共公——平公——元公——?——?——后昭公——悼公——休公——辟公
三、殷商-宋国都城变迁史
1.商汤定都亳(商丘)
2.中丁由亳迁都隞/嚣(郑州)
3.河亶甲由隞迁都相(濮阳内黄)
4.祖乙由相先后迁都邢(邢台)、庇(郓城)
5.南庚由庇迁都奄(曲阜)
6.盘庚由奄迁都殷(安阳),从此商朝不再迁都
7.武庚定都朝歌(鹤壁淇县)
8.微子启定都商丘
(摘自《看版图学中国历史》)

四、商朝年代的估计
夏商周断代工程估计商朝建立于1600BC,盘庚迁殷于1300BC,小辛即位于1300BC,武丁即位于1250BC,廪辛即位于1191BC,后面的可信度较高,前文已注明。另外根据更新的C-14断代,殷商建立于1500BC左右,C-F10036二至四层的共祖时间也主张把商王朝历史后推。
另外,就是对于传统历史学方法得出估龄的可靠性问题。从微仲到釐公,共五代人,微仲的兄弟商纣王即位于1075BC,釐公即位于858BC,按照三十年一代的经验规律,应该经历150年,然而从1075BC到858BC,共经历了217年,没能完美贴合规律,但也在可能性范围之内,选择接受。至于解释,可能是因为三次兄终弟及,兄弟年龄差异比较大。武王灭商的年份1046BC有天文现象做支撑,可靠性很高;而从釐公开始,史料正式记载年份, 看父子即位相隔时间也基本符合遗传规律,可信度同样比较高。
五、殷商起源
殷商C-F10036起源于后李文化,上游连续分化,C南古DNA基本都在中原,所以应遵循史书,商族为黄河中下游起源,东北起源论不靠谱。根据O系万年支数量与C南对比,可知C南人群可能是因为从O系人群学到了农业而爆发。

祝融OM188
1 赞
祝融OM188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