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后人今何在?
陶芳荪
一、
唐代诗人白居易《访陶公旧宅》,有“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的感慨。千百年后,陶姓后人在抚今追昔之时,也多述及为陶渊明后人。
如世居江西境内的彭泽、鄱阳、星子、万年、宜丰、奉新、宜黄、萍乡、乐平等地的陶姓。
“番阳双溪陶氏者,盖自元亮后若干世曰兴义,避黄巢之乱,由江州徙居番阳之寒山。”(明《番阳双溪陶氏族谱序》黄淮)
“寻阳之盛族,五柳之明宗,始祖相承,本柴桑人也,居庐岳之西,甘泉乡侯溪社。”(《大宋国故寻阳陶府君十九郎墓志铭》)
“晋著作佐郎陶渊明之后十六世,有孙曰直夫,字次仍,居浔阳,仕宋,亦佐著作。”(宋《著作郎陶公墓志铭》葛胜仲 )
“君讳寀,字子文,其先出于晋渊明之后,隐居庐山,子孙遂家焉。今为南康之星渚人。”(宋《故浔阳陶处士君墓志铭》)
“先君姓陶氏,讳桂一。世居南康星之长冈里。晋长沙郡公靖节先生二十有二代而得先君。”(《宋故陶公提幹堂长圹中记》陶华甫、陶次华)
“至靖节裔,始由柴桑而徙进贤。递传至明通公,子姓蕃多,三子彦成,季子彦良,同徙新吴,彦良去舍公远矣。”(明万历四十三年《奉新陶氏族谱序》吴之申)

《陶氏史记》(2017年)
如江苏常熟,上海崇明,浙江泰顺、义乌、台州、武义、金华,湖南祁阳、宁乡,广西平乐、全州等地的陶姓。
“陶岘者,彭泽之孙也。开元中,家于昆山,富有田业。”( 唐《陶岘传》袁郊)
“陶氏自征西将军为东晋名臣,数世而靖节先生继之,遂为著姓。然世家江州,不知居吴兴者何别也。”(宋《朝请郎陶君墓志铭》汪藻 )
“陶氏为晋靖节先生之后,宋末自浔阳迁秣陵。”(清《江宁陶氏族谱序》)
“府君讳弼,字商翁,陶氏盖柴桑诸陶,有讳矩者,避地将家占零陵之祁阳。”(宋《东上门使康州团练使知顺州陶君墓志铭》黄庭坚 )
“陶氏系出柴桑,避乱南徙,乐湘中山水而居焉。”(宋《郁林州佥书判官陶君墓志铭》魏了翁)
“五季之乱由九江徙居台郡临海长潭。”(《元故处士陶君墓表》黄溍)
二、
陶渊明曾祖父为东晋名将陶侃。从《晋书•陶侃传》与《列女传》的记述可知,陶氏“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父陶丹,为吴扬武将军,其母湛氏则为豫章新淦人,为陶丹之妾。陶侃“早孤贫,为县吏,”但因才能出众,累立功勋,东晋时官至大司马(一品)。陶侃有子十七,开拓了浔阳(今江西九江)陶氏一族。史称陶侃“望非世族,俗异诸华,”早年曾事渔,贵族讥讽他为“溪狗”,家族身世一度成为谜团。

陶渊明像
23魔方数据库里,陶姓父系单倍群O1a-F619样本有15份,富集于江西,其中江西(九江、南昌、宜春)7份,湖北(武汉、黄冈)3份,湖南(怀化)1份,重庆2份,四川(成都)1份,贵州(黔东南)1份。据研究,O1a-F619类型共祖约2870年前,富集于浙江、上海、江西、江苏、福建一带,可能对应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今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太湖周围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可能是吴国或越国人。对江西等地O1a-F619类型陶姓细化,并结合各地陶姓谱牒资料,可能可以揭开东晋浔阳(今江西九江)陶家的宗支分化。从检测的O1a-F619陶姓样本,也窥到了江西陶姓由江西迁湖广、湖广迁四川的迁徙轨迹。
陶芝成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