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浅论凤凰县杨姓氏族由来(上)

本文由23魔方祖源用户提供

凤凰县杨姓氏族人口众多,是全县的第四大氏族,同时是凤凰古城的第二大氏族。诸多杨氏族人传说他们是「杨家将」之子孙,如白泥塘《杨氏族谱》载「第三代,杨再思,即文广也,秀端次子,住京都洛阳」;道光十四年都吾《杨氏族谱》载:「第三世:秀端公,字延昭,生二子,长再兴,字宗宝。次再思,字文广。」;舒家塘《杨氏族谱》载「自今于族内以再思祖为始。再思,字文惠,乃柴氏夫人所生。」等等。

图片-5.jpg△ 舒家塘杨氏老谱(雍正年修)

因凤凰县杨姓氏族从族谱上追溯,都上溯到杨再思这个人物,而且通用七个字辈(或有所增减):「再正通光昌胜秀」,皆属于「靖州杨氏」,今就凤凰县的显赫大姓杨姓是否皆属于靖州杨氏及其由来略作考证。

一、杨氏族谱所记杨氏来源

从谱牒上来看,凤凰县杨氏迁入的时间不一,大体上世系都是从杨再思开始。为方便了解,以下按支系论述。舒家塘《杨氏族谱》载:「真宗赐成国公秀端诗:无佞高风一派中,清名世家重河东。能为殿陛除奸媚,不徒图麟铁券功,生三男,再兴、再尚、再思。长再兴乳名宗保,次男再尚乳名宗孝」,再载「我杨氏七字义表:世系以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命名,周而复始,盖祖上以来东征西讨,子孙分镇蕃衍,恐其膈阅难联属,用此七字以便稽考, 始知木本水源,一派相传,久而勿替其义,以再起,自今于族内以再思祖为始」。

1. 长官司杨氏

五寨军民长官司杨氏,又分为令家杨氏、都罗杨氏、白泥塘杨氏。这支杨氏从杨再思开始至进入凤凰的第一代始祖的世系为:杨再思-政滔-通声-光宾-昌除-胜聪-秀初-再西-通铭-光浓-昌权。

从谱系上看,是元朝初年徙居凤凰县境,是境内最早的一支杨氏。令家杨氏都吾、中寨等《杨氏族谱》载:「第十六世,胜钟公,(实为第十三世)昌权公之四子也,征蛮有功,元始祖至元二十九年八月一十八日,授任五寨军民长官司职,住治牙,年五十岁卒,生二子,长名汉龙又名秀龙,住乌引洞,次汉虎又名秀虎,住宋坨洞、后羊头、瓮坝等处」。

阅此《杨氏族谱》,可知杨秀龙后裔大致分散于今天凤凰县的吉信、木江坪、沱江等地。令家杨氏与凤凰县其他杨氏有些风俗不一样的地方,如丧事请溜落跳牌打令,这在令家杨家谱中有一定的表现和记载:「且查木本水源,凤属地境之民,并无令家名目一说,惟我乌引里杨、田、罗、苏为令家杨田也,父母终世,请祝师溜落鸣鼓破竹,刷打令跳牌,源我祖胜龙、胜彪、胜篡公及随同僚属之田、苏、罗三姓,宋高宗时带领将卒征剿楚辰蛮贼首龚之德、周得星、何车等寇,征至地名奇梁桥,三十六将杀九千余匪,尽净鸣鼓,督阵用环刀,放弩弓,剿贼当此是也……」,后被朝廷奸臣所害,「无不别姓之家,岁终宰杀,祭祀摆碗列各有不同,乃是各有根源耳」。故此支杨氏除了打令牌外,还在神龛上与凤凰诸杨不同,他们在神龛上是摆两个香炉碗的。

图片-10.jpg△ 长官司「令家」杨氏族谱(道光年修)

白泥塘《杨氏族谱》载「再朝,秀虎长子,住宋坨崩塘沟、白羊坪、石羊头、都罗等处,……生四子,长正荣;次正隆;三正华;四正标。」「正荣,再朝长子,分囗宋沱崩塘沟住,年五十二岁卒……。生二子长通礼,号和轩;次通义,号仁山。」白泥塘谱又载「正荣次子仁山,住宋沱沙湾,因贸易江西不反,侄光宇继之」。稽查江西丰城上点《杨氏族谱》载有「仁山,徙居湖广五寨
司」,疑即此仁山。

都罗《杨氏族谱》载:「正华,再朝三子,住都罗掌白君、崩塘等处,生子通奇、通寿。」大致五寨长官司杨胜钟次子后裔分布于今天凤凰县的林峰、廖家桥、水打田的杨家恼及廖家桥镇一带。
此支杨氏进入凤凰最早,势力最大,人口最多,人丁多达两万人。

2. 上五峒杨氏

这支杨氏从杨再思开始的世系为:杨再思-政滔-通声-光宾-昌除-胜聪-秀袍-再启-通智-光祖-昌伟-胜兴-秀岱-再亨、再福。从谱牒上看,这支杨氏在元朝末年徙居凤凰县境。

舒家塘《杨氏族谱》载:「第十四世,秀岱,住瓮窑(今贵州省松桃县平头乡平头村)。生男二:长再亨,分住瓮窑,移居瓮来(注:今凤凰县新场镇先锋村瓮来)。次再福,号天龙,字云从,一号都平相者,乡人之称也,始居瓮窑,后分住杜望三甲岩寨、金子江、桐冲、木省、黑冲、黄罗寨、米岩溪、水打田、高岱、中寨,后买芒董溪、芦里、十八坪。」大致分布于今天凤凰县的阿拉营镇舒家塘村、木桶井村、白果村、化眉村、黄合营村、川岩村;新场镇的寸金村、小垅村、岩寨村及茶田镇的和平村等地,在凤凰县的后裔有六七千人。

大岔《杨氏族谱》载:「再亨公,生九子:长子正迁住瓮来;次子正武公住平头司袭职,经管地方,子孙繁盛;三子正诚住瓮窑,无嗣。 四子正琳,住水银岭,无嗣。五子正璋,住上下木坳,无嗣。六子正昌,住鸟岩湾,无嗣。七子正英,住大汊,传一子:通铭。八子法保住龙公冲、山义鹅栗寨,被苗人侵占回瓮窑,无嗣;九子正荣住竹林坪与长房同户,子孙绵绵。」大致分布于今天凤凰县新场镇的大岔村、竹林坪村、先锋村及阿拉营镇的天星村、川岩村。其中川岩村七百五十二人(有一半以上属舒家塘杨氏后裔);大坡村三百九十人;大岔村六百一十七人;天星村五百五十九人(有一半以上非大岔杨氏);四村中还有相当多的并非大岔杨氏一支,余下几村其实与大岔不同宗,不作统计。大岔杨氏实际上的后裔可能只有一千余人。此支杨氏主要聚集于县境阿拉营镇、新场镇,为全县杨氏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图片-15.jpg△ 大岔杨氏族谱(道光年修)

3. 都蛮杨氏

这一支杨氏大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由泸溪都蛮(今泸溪县解放岩)徙入凤凰。后裔在凤凰有三千余人。

都蛮《杨氏族谱》载:「杨明科生五子,长子伯仲,分领都蛮据守,生子茂八据守次冲,茂九据守丑沱,乾隆、嘉庆年间,因人口繁衍旺盛,伯仲十世孙茂条迁居万口,茂佳、茂相迁居道头坡」。此支杨氏人口繁衍挺快,大致散布于今天凤凰县的吉信镇、官庄乡、沱江镇、竿子坪镇等地,由于此支杨氏与令家杨杂居,风俗受到令家杨的一定影响。

4. 麻阳高村杨氏

此支杨氏在平定乾嘉红苗之变后响应凤凰厅同知傅鼐的「招集流民、屯田养勇」政策分批徙入凤凰的水打田乡杨家头;林峰乡的土洞、川溪;新场镇的长田;沱江镇的蛮寨;廖家桥镇的永兴及阿拉营镇等地,后裔三千余人。

5. 其他杨氏

除去以上四支杨氏外,历史上因不同原因,不同时间分别徙入凤凰的杨氏,人口都不是很多,多则上百,少则几十。有因战乱、有因商贸、有因入赘等等不同原因不同民族徙入凤凰的,人丁总计也有上千人之多。

二、杨氏族谱的祖源辩伪

盖因靖州(宋代称诚州)杨氏归化极早,宋代就归化为汉民,谭其骧《论近代湖南人之蛮族血统》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在宋代连续的出了数位进士。城步杨氏在元代出了杨完者、杨正仁、杨正衡一些文官武将,在明代又出了一代名将杨洪,清代又有一等果勇侯、太子太傅杨芳,故当之无愧的是湘黔边第一望族。

现就几支主要的杨氏族谱作辩伪:

其一,见于史料的此支杨氏修谱的最早时间是明永乐十六年铜仁学教授广东南雄谭子敏撰的省溪(今贵州江口)《杨氏族谱》叙谱,后来的靖州杨氏诸谱大致都是依据此谱而展开的。当时成谱时谱上是没有说杨再思就是杨业后裔的,在清顺治五年凤凰县舒家塘《杨氏族谱》出现了杨再思即文惠,延昭之三子的说法。清道光十四年靖州杨氏在当朝权臣杨芳的首议下修大谱,时戊午科优贡生杨秀之作谱系辩伪:「宋史载杨业既降汉,太宗即使之北御契丹,足迹并未至黔,此又风马牛之不相及者也。」

其二,杨再思氏族与杨业氏族生卒对比有出入。宋史:杨业,卒于 986 年。杨延昭,生于 958 年,卒于 1014 年。杨文广,生于 999 年,卒于 1074 年。杨再思氏族在正史中并无生卒史料,但是有授职时间记载的。

据《宝庆府志·氏族志》《靖州直隶州志·氏族志》 《明史·土司列传》、《清史.土司列传》 载:「建隆三年(962 年),周行逢死,其子周保权继位。部将不服,乱。叙州刺史钟志存奔武阳徽州蛮酋长杨政岩。杨政岩遂以十峒称溆王,惟留徽、诚二州,诸县皆废。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十洞酋长杨通蕴内附。使其弟杨通宁来贡。」
「五年(980 年),杨通宝始入贡,命为诚州刺史。」
「淳化元年(989 年)十一月,诚州刺史杨政岩遣使以方物蜀马、锦紬、龟钿、犀甲来贡,亦溪峒之首也。」
「淳化二年(991 年),其刺史杨政岩复来贡。是岁,政岩卒,以其子衙内指挥使盈(万历贵州通志记为通宝子)继知州事。」
从时间上来看,杨业的活动时间与杨再思的孙子杨通蕴、通宁相吻合。而杨文广的活动时间都与杨再思的五世孙杨昌除时间吻合。杨再思的年纪要比杨业大一百岁,故杨再思不可能是杨业的孙子。

其三,史料与方志及杨氏族谱中的世系问题。

1.《宋史·杨业传》:「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剌史。……业既没,录其子延朗(注:长子延昭,避宋圣祖赵玄朗讳改为延昭,辽人忌惮,视为天上六郎星,号杨六郎)为崇仪副使,次子延玉同战没焉;三子延浦、四子延训并为供奉官;五子延瑰、六子延贵、七子延彬并为殿直」。
2. 《宋史·杨延昭传》:「子文广」。
3. 曾巩《烬余录》:「延昭,子三:传永、德征、文广」。
4. 凤凰县诸种杨氏谱牒大同小异,皆记:「杨衮,子杨继业,又名胜宗。第三世杨秀端公字延昭。第四世杨再思公字文广(舒家塘谱字文惠)」
注:杨衮,《资治通鉴》及《辽史·穆忠记上》皆记为辽将杨衮,《十国春秋》亦作考证,杨衮即辽朝政事令耶律敌禄,字阳隐。

谱又载:「业生七子:长子延玉(一名渊平)、二郎延明、三郎延嗣、四郎延朗、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期。」「秀端即延昭,生三男,再兴、再尚、再思。」名字多从《杨家府演义》中而来。皆因明清《杨家将》戏剧影响,此为题外话,不多论述。

图片-1.jpg

综上所述,可知凤凰杨氏,家谱文化祖先是靖州杨氏始祖杨再思,由于历代封建王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包括土司在内多将自已的祖先攀附到中原的汉族大姓的名门望族杨家将。

而终宋之世,杨氏事迹亦屡见于史籍:

《宋史·蛮夷传》:「诚、徽州,唐溪峒州。宋初,杨氏居之,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太平兴国四年,首领杨蕴始内附。五年,杨通宝始入贡,命为诚州刺史。淳化二年,其刺史杨正岩复来贡」。

《十国春秋·楚十·符彦通传》:「叙州蛮杨正岩以十洞称徽诚二州」。城步《杨氏族谱》也有详细的记载。

关于此杨氏的历史族属.宋时称为「仡伶」。「仡伶」应与「仡僚」属同义同音字,与今天的侗族有关,直到今天杨姓仍是侗族中的强宗大姓,几乎遍布整个侗族地区。

有如上述,凤凰县的杨姓氏族主体「靖州杨氏」应是来源于仡伶峒蛮,也就是今天的侗族。可见有的《杨氏族谱》上所载杨再思父为杨居忠「以隋宗室避唐隐于播州,即古黔中夜郎故地也」的这种说法是不足为据的。

下篇将从分子人类学来论述凤凰县杨姓氏族的由来。
2 条评论
热门最新

杨林

简直无乱稭之谈,有一点点常识就知道:C系与O系迁徙路线完全不同!况且文广公从来就没有再思这样个名字。而湖南的再思的上源本是阳球。杨家将和阳球根本就不是一个姓氏祖源。古人曰:欧杨二姓不通婚是指的欧阳和弘农杨氏的杨。

添加评论

1

杨林

乱搭线。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