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山东莱阳富山孙氏

山东莱阳富山,位于镇政府穴坊北3.5公里处,由孙氏兄弟建于明初,今分东西二村,世居者皆为同宗孙氏,“山神”老把头孙良和辛亥革命老人孙墨佛即为本村人。
    我为西富山西五甲分支第二十一世。为光我富山孙氏,寻祖明宗,多方查证,现得如下两种关于我宗渊的说法-----
    一种说法为富山同宗“天平称(网名)”提供的,富山西五甲第十八世辛亥革命老人孙墨佛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重修《孙氏族谱》时所序:先祖为春秋时期周卫武公后世孙仲。老家原在渤海湾一带,祖先世为北海人。宋时先祖某公参加军队,成为首领,南渡后在临安(一鸣注: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为官,后统军转战云南广东一带,在云南安家。明初,有兄弟三人孙端,孙清,孙林因不愿过战乱生活,思念故土,举家北返家乡,至莱阳富山时,看中此处风水(一鸣注:大约是看中此地有山水---村北的“富山”和“五龙河”),遂在此安家。
    关于周卫武公,史料《周天子分封列国》中记有:“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地即禹贡冀州是也。”
    而资料《姓氏略考---孙姓》中对周武卫公和他的后世孙仲有更详细的介绍: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同母弟姬封于康,侯爵,史称康叔。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年幼,三监联合殷王武庚叛乱,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乱有功,封为怀侯。周成王以康叔为司寇,赐卫之宝祭器,欲移康叔于卫国。
    康叔逝世后,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孙考伯于卫,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县东北朝歌城,故史称康叔为卫康叔,乃追称之名。春秋初期,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公之子公子惠孙,惠孙之孙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这支姬姓孙氏至少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先秦时期孙氏来源的最主要一支。
    姬姓卫国王室的后代姬惠孙之后姬武仲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孙”,以纪念其祖父惠孙。姬武仲就是这支孙氏的始祖。姬姓孙氏是周文王之后。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卫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儿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史称卫康叔。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把殷原来统治的地区分封给康叔,仍然以殷的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城,监管殷的余民,同时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郌氏、樊氏、饥氏、钟葵氏赐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受封之后,很快把殷都改造成为周的方国。后来,康叔到宗周做了司寇,把自己的封国交由儿子伯康管理。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公元前852~前758),名和,春秋初年卫国国君(公元前812年~前758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卫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西弗等联军攻破镐京(今陕西长安),杀周幽王。他与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合兵助周王室平定叛乱,护卫王宜臼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被周平王赐给公爵。卫武公姬和有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姬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公子,孙子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不能称公孙,应以其祖父的字为氏,武仲即以父惠孙的字为姓,就是孙氏。姬姓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姬昌→卫康叔→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

    第二种说法是大连宗亲“指南针(网名)”的考证:先祖即舜之后“妫满”,也即孙权的后人。迁徙过程为,东吴被西晋所灭后,家族随吴帝孙皓北迁到河南,后又北迁到小云南,我们八位孙氏先祖在明初由烟台的八角口登岸,到的山东北部。南宋红袄军首领孙成是我们的开基祖,他的后代孙温为抗金英雄文天祥手下的怀远大将军。第五世先人(也有第六世只说)孙端,孙林,孙清兄弟三人的名讳在烟台回里黄山村和张格庄镇张格庄村所存的谱书中都有他们的名讳。
    关于“妫满”《周天子分封列国》中有“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为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嗥之虚,即今陈县是也”的记述。
    同样,《姓氏略考--孙姓》中也有对“妫满”支脉的介绍:
  《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的后代。齐田完的四世孙桓子的孙子,因为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田完是舜的后裔。许多孙姓族谱把虞舜视为本族的第一始祖,不过,虞舜作为孙氏第一世始祖只能是传说,并没有可K.的世系记录可寻,孙氏祖上有确切的世系是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
    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做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又因他是古代圣贤虞舜的后代,周武王为奖励他的劳绩和褒扬他的祖先,就把长女嫁给虞阏父之子妫满,并把他分封到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古又称胡公满。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10代12个国君的世袭传承,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桓公卒后,其弟佗杀桓公太子免而自立,是为陈厉公。太子免的三个弟弟跃、林、杵臼为报杀兄之仇,又设计杀厉公,立跃为利公。利公立5个月后去世,君位传给其弟林,为庄公:庄公在位7年后卒,君位又传给其少弟杵臼,为宣公。宣公原本已立太子御寇,后又欲立宠姬所生之子款,便于公元前672年杀太子御寇。厉公之子完,字敬仲,与御寇交往甚密,因惧怕祸及自己,逃到了齐国,改姓田,称田完。由于他原是应该继立的诸侯,再加上他品德高尚,齐桓公欲命他为卿。但田完推辞卿职,当了管理百工之事的基层官吏。田完的四世孙田无宇(桓子),官为“上大夫”;五世孙、无宇之子田书在齐国攻打莒国的战斗中立了战功,被齐景公封至乐安并赐姓孙氏。妫姓孙氏远古始祖虞舜,系黄帝后裔: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牛→鼓叟→虞舜→虞阏父→胡公满→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圉戎→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厉公佗→公子完(奔齐)→山巨孟夷→泯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田书(赐姓孙)。  

    我想,关于第二种我孙氏出自“妫姓”的说法,宗亲“指南针”也是和大多认证此说法的人一样,是根据史料“春秋时期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事出逃齐国,改姓田。田完的五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来的吧。
    而国灭北迁和先祖八兄弟回返之说,《福山孙氏谱书》和资料《烟台八角来历》中都有查证----
    《福山孙氏谱书》称:晋灭东吴之际,东吴孙氏族人中有一支渡海迁居三韩(马韩、辰韩、弁韩,今朝鲜半岛)。唐贞观年间,与高丽发生战争,有该族孙氏兄弟八人为避难,再渡海回迁登州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具体的定居地后称为“八家口”,其后裔今散居于昌邑、莱阳、潍县等胶东一带。
    《烟台八角来历》中也有相似说法:。。。八角口、八角湾均因“八角”得名,“八角”是个村名,始建于唐代,据《明世堂孙氏家谱》记载: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东征平辽,孙氏兄弟八人自辽浮海避难于此,从此有了一座只有八户人家的小村庄,故名“八家”。元至治年间,又有辽宁朱姓、附近官庄陈姓迁入,沿用旧村名。后因方言“家”与“角”音近,到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官文称“八角”,据此“八家”改“八角”。因“八角”一带是渔农兼营的宝地,后又有莱州丁姓、蓬莱刘姓和附近古现王姓、汤家汤姓相继迁入,村名仍称“八角”。。。
  
    以上两种关于我莱阳富山孙氏宗渊的说法包含了孙氏三大主要起源中的两支(一鸣注:另一支为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虽大相庭径,但其中关于迁徙有许多相同或可查证相通之处,最应该确定的就是两位都提到的“兄弟三人孙端,孙林,孙清”之说,当然,这也是同宗各支现存家谱中都有记载的。
    我认为可以先推断为相通之处的还有:第一个资料中的“老家原在渤海湾一带,祖先世为北海人”和第二个资料中的“东吴被西晋所灭后,家族随吴帝孙皓北迁到河南,后又北迁到小云南”,理由如下:
    1.虽现在所说的“渤海湾一带”泛指位于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南到山东省黄河口一带,但我认为谱书中所提是指山东半岛临近渤海一带。因“北海”为“汉置,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
    2.资料二中的“小云南”几乎在所有华夏姓氏迁徙史中都会被提到,虽现在有“即云南”等等很多说法,但我更认同“小云南在山东”的说法。正如另一资料(一鸣注:此资料转自网络)所分析的那样:
    【小云南即云南说,似有道理,而笔者不敢苟同。今滇省尚有云南驿、祥云县、云津桥等地名,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
    明初,朱元璋定鼎南京后,数次派使臣诏谕占据云南的梁王归顺,均遭拒绝,遂令傅友德、沐英率军征伐。傅友德征云南时带来的三十万大军,大部留驻云南,分拨于卫所。直到洪武末、永乐初,奉旨转驻山东各卫所军户一万五千余户,七万余人。这些军户虽大部分原籍并非云南,但长期驻守云南各地,妻室大部为云南土著之民之女,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子女是在云南出生,后来迁到山东而以云南为原籍,而迁居到山东的云南同乡们居地贯以小云南名之以示对云南故地的纪念,此为情理之中。但云南并非就是"小云南"。
    小云南在山东的说法较为普遍,也被多数人所认同。
    现收藏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王姓家中《王氏谱书》,即王春芳始修于1958年,王彦兴续修于1985年。其内容有谱序、世系等。谱书中所记王氏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辽宁入旗。所记"小云南"人小脚指甲分辨复形的特征和王氏从满习俗为其他谱书所不多见。
    又据李林所著《满族宗谱研究》一书中宗族迁徙篇所记:"由山东迁居关外的汉人,在籍贯上有两种,一种是山东小云南,一种是原籍云南,又迁到山东。小云南究竟在何处?辽宁省岫岩县《王氏谱书》记载:顺治八年始祖王明政率四子,从山东小云南大榆树迁来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由此来判断,所谓的'小云南'乃泛指山东登州、莱州、青州一带的地方,并非现在云南省地方。"
    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商业局张锡印所藏《张氏家谱》记载,张氏迁吉前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下",于清道光年间迁居吉林。这亦把小云南定在山东。另有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三胞亲友联谊会会长马镇洛先生所存《马氏家谱》所记,马氏原居"山东小云南马家庄",清乾隆时迁吉林永吉县缸窑镇,后迁舒兰县白旗镇。
    以上谱书记载,证实了小云南不在山西,也非指云南省而就在山东一说。并且,其地域范围在莱州、登州、青州即今山东半岛地区。
    小云南在山东,已为大部分民间家谱记述佐证。那么小云南在山东何地呢?
    明朝初年,倭寇不断侵扰沿海地区,今山东青岛地区,北东南三面环海,以山为岸,港湾交错,岛屿罗布,是为海防重地,为防倭寇侵袭,自洪武中先后在登、莱、青三州,设置七卫、十二所,即安东卫分辖东海中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隶青州府。大嵩卫分辖海阳所、大山所。靖海卫分辖宁津所。成山卫分辖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威海卫分辖金山左所、奇山所,隶登州府。灵山卫分辖夏河寨前所、王徐寨前所,隶莱州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始在今山东即墨市东20公里边海筑城设防,并于建文四年(1402年)置鳌山卫(即今即墨鳌山卫镇)、分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即墨市丰城乡雄崖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在今青岛市浮山所)划境而治,直隶莱州府。直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卫所等裁并于即墨县。
  鳌山设卫后,明政府先后从云南乌撒卫等地调来许多军队,这些军队又自鳌山卫分拨到登莱青各卫所。其中仅鳌山卫辖墩堡四十余处,迁入军户约七万余人。这些军户的祖籍遍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乃至云南等广大地区。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后,便落籍云南守乌撒实行军屯。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滇,至永乐初年,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况且当年从军之时大部分只身一人,少数妻室家小是在驻守云南后随军,而独身者则多与当地女子结合成家,故转驻鳌山卫后,他们多以云南为原籍。查今山东省《即墨市地名志》记载,今即墨市30个乡镇近1000个村庄,半数民户多称祖籍为云南,或云南乌沙(撒)卫。亦有云南"槐阴县"、"威宁"、"毕阳县"、"乐歌屯"、"照阳山前"、"狮子口"、"凤仪县"、"哥嘎县牛角胡同"。而多数家谱为"云南乌沙(撒)卫,大槐树"或"乌沙(撒)卫槐树沟、大槐树里头"等。独无"小云南"字样。其迁移时间多为洪武末至永乐年间。而以随徐辉祖自云南乌撒卫转防鳌山卫者为多。《明史·四川土司传》说,乌撒,元置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蛮夷复叛,傅友德、沐英,因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府离四川较近,上报朝廷,请将四府改隶四川获准。直到清雍正年间鄂尔泰命改土归流,因东川距昆明近而距成都远,经奏准将东川、镇雄、乌蒙复隶属云南,乌撒则隶属贵州。又据明万历版《即墨志》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墨县人口为13480户,126800人。这其中鳌山设卫后一次性自云南迁来军户就达7万余人,占当时即墨总人口的60%还多,而这些军户以鳌山卫为中心分屯在即墨东部沿海,北至雄崖,南至浮山,包含今即墨全境和青岛市区。明代,鳌山卫是即墨的政治、军事中心,自云南迁来的军户,集居在这一地区,为不忘云南故地又区别于云南,而以小云南之名称于此地,是在情理之中。今吉林省的九台市东北部、舒兰市的西北部、榆树市的西南部这一地区沿松花江两岸即有"小昌邑"之称,正史虽不见记载,民间却广为流传。其名则源于清代乾隆以后,这一带属奉天府永吉州巴彦鄂佛罗防御旗管辖,而这一带的居民80%是在清代康熙以后来自山东莱州府昌邑县,为不忘故土,故冠以"小昌邑"之称。
    另据今山东省昌邑县《谭府万世谱书》所记"……余谭氏之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小云南鳌山卫迁邑城之北、潍水之东,庄名海眼……"该谱系谭玉湘修于清朝光绪年间,谭春和作序。这一记载明确表述了谭氏迁昌邑之前,原居住在鳌山卫,而鳌山卫即设在小云南这一地方。这种表述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小云南即指今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沿海和青岛市区。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马氏家谱》序言中亦表述了马氏原居"山东即墨小云南马家庄",于清代迁吉林省永吉县的缸窑,后又迁到舒兰县的白旗镇。这些都足以说明小云南在山东,而确切地点在山东即墨东部沿海一带。
在今山东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以及今东北诸省,许多姓氏家谱和口碑流传提及"小云南"之名。可以想见,这些家族的祖先必是洪武至永乐年间集居小云南(鳌山卫)的军户,自明中后期自小云南又迁徙到各地,因而在家谱中则有山东小云南字样。笔者的祖先,则是于明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入滇,又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转防鳌山卫(自永乐以后鳌山卫地区开始有"小云南"之称),又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北上,兄弟五人一迁北京上林苑,两迁潍邑(今潍坊),一迁渔营,一迁海眼。笔者祖先即为海眼谭氏,又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吉林。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
    小云南是由云南北归的兵户聚集居住区域,这些人通常戏称这样的地方是"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在山东的潍坊等地也有由云南北归而聚居的区域,也叫"小云南"。】
    而第二个说法中也说由河南后“北迁”到小云南。
    3.结论是:“小云南”和“渤海湾一带”应属同一地,先“北迁到小云南”才有“老家原在渤海湾一带,祖先世为北海人”。当然,其中必定也有在这个范围之内的短距离的迁居。

    在一个相通之处:说法一中的“宋时先祖某公参加军队,成为首领,南渡后在临安(一鸣注: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为官,后统军转战云南广东一带,在云南安家。”和说法二中的“南宋红袄军首领孙成是我们的开基祖,他的后代孙温为抗金英雄文天祥手下的怀远大将军。”。我的分析如下:
    都是“宋时”,“某公”应为“孙成”或“孙温”,“参加军队”就是“参加红袄军”或“参加文天祥的队伍”。如“某公”为“孙成”,“军队”即为“红袄军”,因红袄军为“金末山东、河北农民起义军。身穿红袄为标记,故名。十三世纪初,金的辖地日削,女真贵族和各族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山东、河北农民纷起反抗。较大的的起义军,山东益都有杨安儿,潍州(今山东潍坊)有李全,沂蒙山有刘二祖,河北有周元儿。贞佑二年(1214年)杨安儿东取莱州、登州;郭方三据密轴(今山东诸城)。进攻沂海两州;李全进攻临朐,扼穆凌关;棘七据辛河,有众四万;史泼立据宁海州(今山东牟平),有众二十万。金政府派重兵到山东,进行镇压。杨安儿败死,所部归其妹杨妙真统率。刘二祖遇害,其部下彭义斌等归李全统率。郝定自成一军。后李全与杨妙真在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南的马鬐山)会合,结为夫妇,合成一军。兴定二年(1218年,宋嘉定十一年)李全投宋。宋政府称之为“忠义军”,发给粮饷”。从中可以看出,“红袄军”主要以山东义军为主,如我祖“世为北海人”看,“某公”会参加就近潍州(今山东潍坊)李全的那一支义军。
    再,对金末大将“纥石烈牙吾塔”的有关描述中也有提到“孙成”:“。。。既而红袄监军徐福、统制王喜等亦遣其总领孙成、总押徐琦纳款。。。”只是无更确切资料考证此“孙成”就是“开基祖孙成”。
    不过,我认为“某公”即“孙温”的几率更大一下,因“在临安为官”,试想如果“某公”为红袄军军首领的话,不可能“为官”。而我想在那个时代,纂修家谱的先人也更愿意把由朝廷加封的,正儿八经的官写进去吧。

    假设我的设想推断是正确的,再综合现有的各个资料,我更大胆一些地对我的祖源从“开基祖孙成”到“孙端孙清孙林”做如下推测: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东征平辽,有孙氏兄弟八人自辽浮海避难于“八角口”登岸,其中有一分支或后来其后裔一部分到达渤海湾一带定居;
    >金末,有一后裔“孙成”参加潍州李全领导的“红袄军”,并成为一首领。约兴定二年(1218年,宋嘉定十一年)随义军投宋,转战南方一带;
    >孙成之后“孙温”,受家庭影响也从军。在临安危急,文天祥(1236—1283)召集义军抗元时追随,后被封“怀远大将军(一鸣注:武散官名。金始置,从四品,元升从三品。明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又统兵转战广东云南一带,并在云南安家;
    >约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孙温后裔有三兄弟孙端,孙林,孙清因不愿过战乱生活,思念故土,举家北返家乡,至莱阳富山时,看中此处风水,遂在此安家。其家人也有散居山东半岛各处者。
    
    这只是我根据现有资料的一个推测而已,其实在两千多年的迁徙变化中,孙氏三大支之间早有互相穿插渗透,还有其他损失源头的加入,致使同一地区各孙氏家族往往有不同的世系渊源,随着历史的变迁,各地家族迁徙各源流交叉分布,已不存在清晰的宗派区域之划分,关于宗渊我们后人只能根据先祖留下的一些线索来寻找了。
11 条评论
热门最新

孙利聪

转载文章
此支疑似为 魔方检测的    胶东孙氏家族(1)或(2) 
 

添加评论

2

孙利聪

添加评论

1

德志

孙德志

说了半天,也没有深度检测。
多深度检测几个孙氏样本,就解开谜题了。

添加评论

点赞

未来

未来

父系基因是什么????

6 评论

点赞

  • 孙利聪

    2020-11-04
    父系单倍群类型啊

    点赞

  • 未来

    未来

    2020-11-16
    @孙利聪:我问你的父系基因是什么类型?

    点赞

6600年N-CTS4714待细化

小云南有意思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