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对江苏丰县一王氏家族世系的考证和梳理,揭开了这一族群自太平天国以来至今150多年来的诸多谜团,揭示了此族群由同姓诸多宗派通过历次拼接、嫁接和附着等形式联合形成的事实;基本理清了族群内各宗派的构成。
本文所指的王氏族群,其大部分人员位于丰县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共近百自然村。鉴于一较大宗派古碑中提及“丰西王公”的类似表述,为便于表述,作者将这一族群简称为丰西王氏。作者能见到丰西王氏的最早《王氏家谱》为同治五年重修,其后版本有民国六年、民国二十三年、民国二十四年、1963年、1985年、1993年、2019年共8个年代的版本。其中民国二十四年版仅收录仲宾宗派,未公开面世,仅个别人可见;1963年版以慎为起始列明世系;1985年版没有公开发行;1993年以前均为抄写版,同治五年版、1993年版、2019年版为通世谱,其余为续世谱。通世谱均以天眷为始祖,通世谱记天眷生两子,长子载岳,次子赞宾,载岳生三子,长子柄寅,次子仲寅、三子仲宾;柄寅生际昌,际昌生宗周,宗周生两子,长子金,次子银,金生两子,长子铸,次子昆序。
残缺金碑之谜。夏王庄出土墓碑,墓主人为金,其碑已经残缺,仅剩下半部,碑文右部如下“……相传由来远矣其始所居传闻琅琊□□□名号……书本原序可凭其所志之始祖讳金太学生初来於□后於……期葬于斯坟地在居宅之阳其地三亩余金生子铸铸□子……渐阔又买地立庄迁于城西南生子凤迁入邑庠之凤生四子……无碑为记是亦众子孙日夜凄怆而不忘者也仝立碑以为之记”;碑心“……讳金王大公儒人赵氏之墓”;碑左列文字“男铸孙曰浩翠然曾孙之凤邑庠生之麟之鹏监生玄孙世俊世明邑庠生世泰世平”;左第一列“……公立”;作者借鉴网友意见,将碑文右部断句如下“……相传由来远矣,其始所居传闻琅琊,□□□名号……书本原序,可凭其所志之,始祖讳金太学生。初来於□,后於……期葬于斯坟,地在居宅之阳,其地三亩余。金生子铸,铸生□子……渐阔,又买地立庄,迁于城西南,生子之凤,迁入邑庠。之凤生四子……无碑为记,是亦众子孙日夜凄怆,而不忘者也,仝立碑以为之记”。对此碑文,有以下几点争议。
一.金是始祖吗?有人认为其中断句应为“书本原序可凭,其所志之始,祖讳金太学生。”由此认为金不是始祖,持此观点的人大概忘了位于城西南十里王楼的翠然碑,此碑文记“自琅琊□来也祖曰金”两碑相对照,金无疑是迁来丰县的始祖。金为金宗派始迁祖在同治版谱序言中也有体现。主修玉亭在谱序中对先祖的称呼用了两种不同的参照系,对天眷、载岳的称呼用天眷作为参照,分别称呼始祖、二世祖。对真正的先祖惟能、之凤用自己作为参照,分别称七、八世祖,在提到金时,则用“吾家金祖”称呼。
二.对嗣男的理解。作者认为,嗣在这里表示继承的意思,其所领文字不仅铸,应该领至孙,至曾孙,直至玄孙等。有人认为嗣男意即嗣子,这与左部碑文“金生子铸”相矛盾,所以此说法不可取。
三.立碑人为谁?多数人认为是之凤携子所立。通常情况下,立碑人若在左第二列人名中,则“公立”字样应在名字下方,而不是另起一列。再者,铸、翠然、之凤、世明四辈人同时在世并为金立碑的可能很小,立碑时铸应已故,按通常刻碑的习惯,已故人与在世人名字不可同在一起。作者认为立碑人的名字没刻在碑上,而是一个后世群体,故记为公立。
金以下世系可靠。玉亭在同治谱序中记,七世祖惟能(世俊字惟能)公于康熙年间始行敬修注明,今人没曾听说世俊所注明的纸质文件,作者认为玉亭所指“敬修注明”应为谱碑,即金碑文所记“原序”以此原序和金碑墓志,玉亭可知金至其五世孙之间的世系,据翠然碑,玉亭可知斌一辈人名。玉亭父字开,开与斌之间隔3代,开凭记忆和其它碑文完全可以知晓此3代人名。因此除嫁接支系外,金以后世系应可靠。
再看仲宾宗派情况。八里坊守忍民国六年在大山谱序中提到“……想我始祖迁丰而后迄今五百余年初居王老家……前于康熙年间经尔翼公倡修后于道光年间经振九公重修……十四世孙守忍谨志”。在世系表中将仲宾放在世系的第一位。1985年版大山谱序中引用王老家18世学闵(原文为八里坊18世学敏)在1935年写的谱序“始祖仲宾元朝人,于洪武自太原迁居丰县城西三十五里安靖疃西周村,后改为王老家,我始祖仲宾公德配吴氏,生二子,长曰全、次曰振。全娶齐氏,生六子曰恺、曰性、曰吉、曰悌、曰慎、曰赞,一家敦睦,勤读务耕,始成家焉”。显然,守忍和学闵都尊仲宾为迁来丰县之始祖,初迁地在王老家。
仲宾宗派始祖不是天眷的物证。城西六里王楼存有一通仲宾8世孙玑墓碑,上记“……皇明开国来中阳规度土宇列城旁……”,显然始祖来丰县的时间为皇明开国时期,这与家谱所记“始祖天眷壮仕古丰元训导”有明显矛盾。
民国二十三年,守忍修谱时曾定下两套字辈供金宗派和仲宾宗派分别使用,金支系字辈为:敬宗传家善彦义庆隆和,仲宾支系字辈为:立世思圣际步德贵心存。可见在当时两个宗派各存异心。
金初居于琅琊,初迁地在今丰县夏王庄,仲宾初居于山西,初迁地在今王老家,两个不同的人初居于两处不同的地方,又初迁于丰县两处不同的地方,所以金宗派与仲宾宗派互不隶属。
仲宾宗派世系的可靠性。同治谱记仲宾生子全,全生六子,恺、性、吉、悌、慎、赞。慎生子京禄、世禄,京禄生尚应、尚策,尚应生子足家、足民、足国,足民生子爚。其中慎、京禄、尚应、足民有墓碑,爚字尔翼,于康熙年间修谱。因此慎以下世系可信。仲宾与爚相隔5代,在无考据的情况下,仅凭爚一辈人的记忆难以知晓仲宾、全、慎三人之祖孙关系。结合其他考证,作者认为仲宾、全、慎三人之祖孙关系在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考量。
世代更新是否异常?八里坊存有仲宾4世孙希贤碑,碑阳面碑文“明故承德郎山东济南通府致仕王二公东山讳希贤字好之嘉靖十八年岁次巳亥仲秋中浣孝子中立大立稽颡泣血首”。阴面“王氏宗派之图显高祖考会仲宾妣吴氏显曾祖考讳振妣(不清)刘段氏显祖考玘妣刘氏考讳奎妣金氏生女一人配谢垣生子一人德杰妻杜氏显考讳希贤妣于氏生子二人长中立妻刘氏次大立妻张氏生女一人配齐”。明嘉靖《徐州志》187页记载:正德六年(1511年)岁贡。嘉靖十六年(1537年)版《辽东志》载:管粮通判[弘治初添设山东济南府带衔通判二员一住广宁一住辽阳城后裁革,嘉靖十四年(1535年)巡按御史常时平奏复之]河东王希贤直隶徐州人监生,河西吕玉应天府溧阳人。道光年版《济南府志》526页职官通判吕玉,应天府人,监生,嘉靖年间,无希贤名。从希贤碑可看出,希贤卒时为致仕状态,夫人、哥哥尚在,孙辈尚没出生,女儿已出嫁,哥哥尚无孙辈。嘉靖十四年刚赴任辽东,嘉靖十八年即卒,作者认为所谓致仕应是希贤在辽东因病辞官,根据以上情况,今推算希贤寿年在55岁左右,即其生于1484年,正德六年27岁贡,嘉靖十八年(1539年)55岁卒。希贤生于1484年,为仲宾4世孙,依照30年一代计算,希贤孙生于1544年。足民生于1575年,为仲宾6世孙,与希贤孙同辈,二者年龄差31年。经5世,差31年,平均每世差6.2年,在世代更新合理范围内,从此点看并无异常。
王老家始祖墓碑主人之谜。同治十年,即在同治五年修谱5年之后,合族人在王老家同立碑,碑文左列记“同治十年岁次辛未仲冬之月谷旦”碑心“明故王氏始祖自迁民占荒明清两代讳号失传今立墓碑”右列“合祖名书□前林墓碑”。慎自王老家迁居城西六里王楼,慎的先祖应在王老家,此始祖碑墓主应为慎的始祖。同治版谱记慎祖父名仲宾,始祖名天眷。立碑人为何不将天眷或者仲宾作为始祖?有人认为当时立碑人有顾虑,不想承认始祖天眷,但迫于某种担心,又不敢明确表示自己的始祖为仲宾。更有2019年版谱的当权者出于某种目的将此碑于2019年中秋将其推倒、埋葬,另立新碑,并依据族谱奉仲宾为三世祖,按通常理解,此三世祖通常指立碑人的三世祖,但在这里只能理解为天眷的孙子。作者认为,解读碑文应以秉其原意。一贯的后代守忍民国六年在大山谱序中提到“……想我始祖迁丰而后迄今五百余年初居王老家……”值得注意的是,守忍在此序文中同样没有提及始祖的名字。可见迁丰初居王老家的始祖不在同治年版的家谱中,即不是天眷、仲宾等所有记载于家谱中的人,而是另有其人。城西六里王楼族人思礼猜测此墓主为仲宾的弟弟,即沛县仲礼家族《王氏家谱》所称的来沛三兄弟之一——仲刚,此不失为一个好的猜想,毕竟仲刚的名字在家谱中没有出现,这恰与此碑所记“讳号失传”相印证。
是否有证据证明仲宾、全、慎三人之祖孙关系不成立?希贤碑阴面刻有宗派之图,所刻世系自高祖仲宾以下应该无缺漏,上记仲宾生子振。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家谱记仲宾仅有一子全。家谱与碑文不对应,从此点看,仲宾、全、慎三人之祖孙关系似乎可疑。
大山族人明贤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矛盾,是因为在家谱中仲刚的名字被仲宾顶替。作者非常赞同此假设,因为此假设可解释希贤碑、失名始祖碑和家谱三者之间不能互相印证的矛盾。按此假设,慎的祖父为仲刚,为始祖,仲刚墓碑在王老家。人们不禁要问,修谱人为何要将仲刚冒名仲宾?
作者以为,修谱人当年已无法知晓始祖名字,但在家族中曾流传自己家族与家住八里坊的济南府通判希贤的家族存在渊源,而希贤碑上的记有仲宾的名字。后来仲宾宗派均绝嗣,而且很有可能一贯承继了仲宾宗派的田产,冒用仲宾名可以顺利接管仲宾宗派留下的田产,此一。其二,修谱人缺乏修谱的基本素养,感觉始祖没名字不便表达,再者修谱人冒用近亲祖先的名字,可能是为了向势力比其强大的金宗派家族炫耀自己,于是权且拿仲宾的名字来充数。由于时人没有将仲宾名字的来历记载下来,年代久远,时过境迁,后世人渐渐模糊了这段往事,再也没有人能说得清,以至于成了家族之谜。
总之,仲宾兄弟俩个都在丰县,而且为始迁祖。
仲宾、仲刚为迁丰始祖的旁证。沛县仲礼家族家谱记,仲礼、仲宾、仲刚兄弟三人自山西平阳府迁至沛,后仲宾、仲刚西迁,或迁徙或归家,未可定。此仲礼与丰县仲宾是否为兄弟关系?二者来源地同为山西,两地相对位置也符合,名字和空间都一致,事件同样是迁民。如果是兄弟,必为同时代人。
那么两人是否可能为同时代人?仲礼5世孙锐生于1504年,6世孙思敬生于1535年,仲宾4世孙希贤生于1484年,仲宾(按应为仲刚)6世孙足民生于1575年。思敬和足民同是6世孙,二者年龄相差40年,经6世,差40年,每世差6.7年;再比较思敬与希贤之间生年,可得出每世差1.5年的结论;从此点看世代更新正常。按30年一世,根据希贤年龄,可算出排行居中的仲宾生年为1394年,以仲宾生年,按30年一世,仲宾三兄弟的父亲生于1364年。以1364年为基准计算,可得出仲礼至锐之间平均一世28年,仲刚与足民之间平均一世35年。由此再推算出仲礼生年为1392年,仲刚生年为1399年,可看出三兄弟之间年龄最大差7年。由此推断,沛县仲礼与丰县仲宾生活年代完全有可能相同。
作者认为沛县仲礼与丰县仲宾具有兄弟关系的可能性。
既然金、仲宾均为始祖,那么家谱所记金之上的天眷、载岳、赞宾、柄寅、际昌、宗周等6人,当如何解释?作者认为此6人为虚构人物。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开出端倪。
此6人无坟、无碑,无祖传传说。
柄寅谐音丙寅,丙寅干支与同治谱修谱年代即同治五年干支相同。
天眷恰巧是昆序的天祖,昆序是天眷的昆孙,可见起名人虚构此6人名字时,是有所附会的。 第四,明代中前期人起名习惯用单字。常翻阅家谱的人都能得到一个明代中前期人起名的规律,即单字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几乎每部家谱中明代中前期都至少出现一单字人名。这种风气在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也曾一度盛行。而天眷等6人名字均与上述规律相违背。
第五,同治版谱记金生于洪武三年(1370),之凤为金的四世孙,之凤生于1602年,232年繁衍三代人,这显然违背人类繁衍的规律,作者认为这是修谱人故意为之,其目的是提示后人看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从而认清自己真正的始祖。
家谱馆长
点赞
顾时仪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