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诸姜
宗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F700,共祖时间约为 3220 年前,推测为周朝诸姜宗族。目前,该类型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80%,在东部的山东、河北、河南地区有高频分布,在西部的陕西、甘肃地区有高频分布,在中南地区也有高频分布。
溯源分析
分布情况
根据23魔方祖源研究结果,目前,O-F700 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80%,广泛分布于各个省市,其中在东部的山东、河北、河南地区有高频分布,在西部的陕西、甘肃地区有高频分布,在中南地区也有高频分布。
总结已研究祖源家族的分布规律,发现在距今约 3000 年左右连续爆发的大支系往往有其特别集中分布的区域,比如商朝周族(N-F710)集中分布在北方诸省、周朝隗国公族(Q-F4667)集中分布在山西及周围省市、先越大族(O-F619)主要分布在东南诸省。
O-F700 类型人口的分布较为广泛,在约 3000 年前连续爆发的大支系内非常少见,推测该家族与周朝分封的姜姓贵族有关。
周初所封的异姓贵族以姜姓较多。姜姓贵族原是西方羌人,世代和姬姓贵族通婚。从《尚书·牧誓》来看,牧野之战中,太公望吕尚(姜子牙)为太师,统帅将领,除了周的锐兵外,还有不少西南部族的军队,羌人即在其中。从分封情况来看,羌人一支的姜姓贵族被分封的数量仅次于姬姓。
《国语·周语》记载:「齐许申吕由大姜」,据考证「大姜」为太公望吕尚(姜子牙)之女、周武王之妃、成王之母邑姜,齐许申吕四国均是姜姓封国。《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姜,太岳之后」,「太岳」或称「四岳」,即今山西霍州境内的霍太山,也即是说齐、许、申、吕等姜姓族氏的发祥地位于「太岳」。
太公望吕尚(姜子牙)在克殷战争中担任太师,统帅三军建有威望的武功,因此周公把当时东夷实力较强的东方一带分封给姜姓贵族坐镇。吕尚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属山东)。吕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改革政治制度,顺应当地的习俗,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许国是姜姓许氏诸侯国,国君为许文叔,都城在今河南许昌一带。公元前 576 年,许国迁都叶邑(今河南叶县)。公元前 533 年,迁都夷邑(今安徽亳州市)。公元前 524 年,又迁都白羽邑(今河南西峡县),公元前 506 年再迁容城邑(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许国被楚国所灭。
姜姓申国,夏、商以来就作为方国而存在于陕西境内,西周初年受封,史称西申;西周中期,为了防御不断强大的楚人,宣王改封申伯于今河南南阳附近,又称南申,而原在陕西的西申逐步走向衰落,东迁至山西介休县一带,与这里的姜姓吕部族会合。南申于春秋前期被楚文王所灭,申地划归楚国,迁原申国至今河南信阳市,学术界或称之为东申。
作为姜姓的古吕国,在舜时期,伯夷因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国,其地在山西境内,历经夏、商至西周前期。到西周中晚期,为了防御南楚,周宣王将吕国迁封于河南南阳。南阳之吕于公元前 688 年至前 683 年间被楚国吞并。至楚成王时期,楚人又迁吕人到淮河中游的新蔡,作为楚国的附庸,以抵御北方诸侯。
齐许申吕四大姜姓封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区域,而许申吕被楚国灭亡后并入楚地,姜姓族人也随之南迁,O-F700 类型的分布特点正好与之对应,故我们推测该类型对应周朝诸姜宗族。
0.45%
0.64%
0.83%
1.02%
台湾省
1.20%
内蒙古自治区
1.10%
江西省
1.08%
湖南省
1.01%
宁夏回族自治区
1.01%
北京市
0.99%
山东省
0.97%
黑龙江省
0.97%
福建省
0.96%
陕西省
0.96%
甘肃省
0.95%
天津市
0.90%
贵州省
0.89%
安徽省
0.89%
江苏省
0.87%
河北省
0.86%
辽宁省
0.83%
吉林省
0.80%
湖北省
0.80%
四川省
0.77%
河南省
0.76%
重庆市
0.70%
山西省
0.69%
云南省
0.63%
广东省
0.60%
上海市
0.52%
浙江省
0.50%
海南省
0.47%
青海省
0.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33%
广西壮族自治区
0.26%
- 展开
支系情况
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研究,O-F700 下游的 O-MF194 支系,目前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北方省份。另外,该类型在韩国有大量分布,约占韩国男性人口的 1.5%。
O-MF194 支系爆发的时间大约在商末周初时期,其后裔分布的主要地域与姜姓齐国的疆域范围重合度较高。
西周建国后,吕尚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属山东)。吕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改革政治制度,顺应当地的习俗,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
齐国在诸侯中地位崇高。在周成王时,管叔、蔡叔作乱,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叛乱,周王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左传·僖公四年》)从此,齐国成为东方大国,疆域日益广阔,后来齐国国君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齐国由田氏专政,到公元前 386 年,「太公和,迁齐康公于海上,立为诸侯」,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孤岛,姜姓族人极有可能跨海迁移到今韩国地域。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周朝诸姜宗族由姜姓各族氏组成,姜姓贵族世代与姬姓贵族通婚。《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姜,太岳之后」,「太岳」或称「四岳」,即今山西霍州境内的霍太山,也即是说各姜姓族氏的发祥地位于「太岳」。
在克殷战争中,姜子牙为统帅三军的太师,与周族一起伐殷的还有姜姓羌人,可以说姜姓在周朝建立的过程中功劳巨大。周朝建立后,为拓展疆域,巩固统治地位,大量分封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到各地为诸侯。
其中姜子牙首封于齐,姜姓贵族中较大的封国还有许申吕,周朝诸姜宗族广泛散布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区域。许申吕等姜姓封国被楚国灭亡后,姜姓族人也随之南迁进入楚地。
姓氏分布
目前,该类型男性人口中,张、王、李、陈、刘等大姓占比较高。
现代周朝诸姜宗族后裔的姓氏占比情况
9.03%
张
8.16%
王
7.12%
李
5.71%
陈
5.11%
刘
3.81%
杨
2.77%
赵
2.34%
孙
2.18%
周
人口分布
目前,该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80%,在东部的山东、河北、河南地区有高频分布,在西部的陕西、甘肃地区有高频分布,在中南地区也有高频分布。
0.45%
0.64%
0.83%
1.02%
台湾省
1.20%
内蒙古自治区
1.10%
江西省
1.08%
湖南省
1.01%
宁夏回族自治区
1.01%
北京市
0.99%
山东省
0.97%
黑龙江省
0.97%
福建省
0.96%
陕西省
0.96%
甘肃省
0.95%
天津市
0.90%
贵州省
0.89%
安徽省
0.89%
江苏省
0.87%
河北省
0.86%
辽宁省
0.83%
吉林省
0.80%
湖北省
0.80%
四川省
0.77%
河南省
0.76%
重庆市
0.70%
山西省
0.69%
云南省
0.63%
广东省
0.60%
上海市
0.52%
浙江省
0.50%
海南省
0.47%
青海省
0.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33%
广西壮族自治区
0.26%
- 展开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 1.金荣权. 古申国历史与地理论考[J]. 南都学坛,2013,33(05):31-35.DOI:10.16700/j.cnki.cn41-1157/c.2013.05.009.
- 2.金荣权. 古吕国综考[J]. 南都学坛,2011,31(02):33-36.DOI:10.16700/j.cnki.cn41-1157/c.2011.02.016.
- 3.张圣霞. 春秋齐国诸姜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8.
- 4.黄锦前,何金斌. 新刊许国金文三种读释[J]. 博物院,2019(02):66-70.
- 5.杨晓明. 西晋《齐太公吕望表》碑文复原与注解[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11):50-58.
- 6.陈晓. 周代山东诸国族属及相关问题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4.
- 7.胡子尧,井中伟. 周代申国考辨及其相关问题[J]. 考古,2021(03):87-96.
- 8.杨宽, 《西周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 9.胡厚宣;胡振宇著, 《殷商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10.童书业;童教英著, 《春秋史》, 中华书局,2012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