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齐国
公族
基因家族介绍
田氏齐国公族,家族基因标记为 O-FGC23868,共祖时间约在 2560 年前,推测为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一族。据统计,如今该家族后裔已广泛分布于全国,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46%。
溯源分析
分布情况
我们通过对 O-FGC23868 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时(仅考虑周朝时期所包含地区),发现该类型人群在河南、山东、山西三省较为集中,而将分布情况细化到市之后,发现该类型在咸阳(陕西)、焦作(河南)、枣庄(山东)三市最为集中,其占比都超过了当地人口的 2%,而在徐州、宿迁(枣庄市以南附近),运城(山西与陕西、河南交界处),聊城、威海(山东)等市,占比也都超过了当地人口的 1.5%。
据历史记载,田氏齐国是周朝陈国的一支,最早由公子陈完逃往齐国而定居,后来一步步发展壮大并取代姜齐成为齐国国君。田氏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疆域涵盖今山东大部以及周边省市的部分地区,后被秦国所灭。齐王田建投降后,秦始皇将田建一族迁徙到太行山附近的共城(今河南辉县市)居住。到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削弱各地豪强望族,以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下令把战国时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各地方豪族阀阅共计十万多人迁徙到关中(今陕西咸阳)一带定居,其中的齐国田氏一族是被重点迁徙的对象。
0.27%
0.44%
0.60%
0.77%
山西省
0.94%
山东省
0.83%
河南省
0.76%
黑龙江省
0.69%
江苏省
0.66%
内蒙古自治区
0.65%
辽宁省
0.64%
河北省
0.60%
陕西省
0.59%
甘肃省
0.56%
北京市
0.55%
重庆市
0.55%
湖南省
0.46%
吉林省
0.43%
天津市
0.42%
安徽省
0.42%
青海省
0.34%
宁夏回族自治区
0.34%
上海市
0.32%
台湾省
0.31%
云南省
0.30%
四川省
0.29%
湖北省
0.27%
福建省
0.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0.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8%
浙江省
0.18%
广东省
0.17%
贵州省
0.15%
海南省
0.12%
江西省
0.11%
- 展开
支系情况
据统计,O-FGC23868 的全国男性人口占比约为 0.46%,是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较大的家族之一。而 O-FGC23868 是 O-F4249 的下游支系,O-F4249 是一支在先秦时期就先后出现过两次十分显著的人口爆发的支系,这在距今约 3000 年左右形成的基因标记中是非常有特点的。
其中,第一次爆发出现在 O-F4249 下,其与西周初年陈国的建国时间(公元前 1046 年)大致对应。第二次爆发出现在 O-FGC23868 下,时间在约 2560 年前,这与春秋时期田常专权齐国时间(公元前 481 年)大致对应,而且该次人口爆发比第一次的程度更强烈。
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春秋时期,陈厉公之子陈完为避祸从陈国逃到齐国并且定居下来,后来子孙在齐国一步步发展壮大,至田常专权后,田常为壮大田氏,「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最终田氏一支发展至田和时正式取代姜齐,成为新的诸侯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田齐(公元前 386 年—前 221 年),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田氏为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完的后代,因在陈国被排斥而流亡至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公元前 481 年,田氏宗主田常杀死齐简公,拥立齐平公,自任相国,从此齐国由田氏专权。公元前 391 年,田常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 386 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公元前 353 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 341 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 288 年,秦昭王和齐湣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公元前 284 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公元前 279 年,田单收复失地。但齐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公元前 221 年,齐国被秦国所灭。公元前 208 年,田荣、田横等人复国,至公元前 202 年,齐国又被刘邦所灭,田横自杀。
家族名人简介
齐太公齐太公
齐太公
齐太公(?—公元前 385 年),战国时期田氏齐国开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和,称为子禾子,田庄子之子,陈完九世孙。
公元前 391 年,田和自立为齐君,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使食一城,以奉姜姓之祀。
公元前 386 年,田和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了解更多齐威王齐威王
齐威王
齐威王(公元前 378 年—前 320 年),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第四代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公元前 356 年到公元前 320 年在位。
齐威王原为侯,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在位期间,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同时,齐威王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公元前 320 年,齐威王去世,葬于田齐王陵(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享年五十九岁。
了解更多田单田单
田单
田单,妫姓田氏,名单,齐国田氏远房宗室。初为小吏,后被拥戴为将。田单用兵以奇制胜,善用智术,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公元前 284 年,乐毅率领五国军队攻打齐国,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先以反间计迫使乐毅兵权被夺,后又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齐国失地,被齐襄王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
唐朝建中三年(782 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为武庙增设祭祀名将六十四人,其中就有安平君田单。至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 年),武庙重列祭祀名将七十二人,其中亦包括田单。
了解更多现代田氏齐国公族后裔的
姓氏占比情况10.11%
王
7.97%
张
6.22%
陈
6.03%
李
4.57%
刘
3.50%
于
2.72%
徐
2.62%
杨
2.04%
赵
1.75%
周
1.65%
孙
1.55%
第五
1.26%
吴
1.17%
韩
1.17%
高
1.07%
戴
1.07%
马
1.07%
田
0.97%
冯
0.97%
郭
0.97%
宋
0.87%
潘
0.87%
何
0.87%
辛
0.78%
吕
0.78%
许
0.78%
陆
0.78%
郑
0.78%
禹
0.68%
杜
0.68%
胡
0.68%
顾
0.68%
黄
0.68%
邱
0.68%
范
0.68%
崔
0.58%
曹
0.58%
金
0.58%
白
0.58%
沈
0.58%
任
0.58%
朱
0.58%
薛
0.49%
丁
0.49%
蔡
0.39%
翟
0.39%
侯
0.39%
苏
0.39%
袁
0.39%
岳
0.39%
陶
0.39%
廖
0.39%
贾
0.39%
汪
0.39%
蒋
0.39%
谭
0.39%
董
0.39%
姜
0.39%
乔
0.39%
林
0.39%
原
0.39%
成
0.39%
柳
0.29%
符
0.29%
钟
0.29%
兰
0.29%
孟
0.29%
曾
0.29%
梁
0.29%
叶
0.29%
毕
0.29%
江
0.29%
邓
0.29%
邵
0.29%
左
0.29%
万
0.19%
史
0.19%
郝
0.19%
卞
0.19%
戚
0.19%
施
0.19%
唐
0.19%
俞
0.19%
缪
0.19%
罗
0.19%
汤
0.19%
龚
0.19%
商
0.19%
游
0.19%
余
0.19%
时
0.19%
沙
0.19%
贺
0.19%
耿
0.19%
卢
0.19%
雷
0.19%
娄
0.19%
司
0.19%
肖
0.19%
仲
0.19%
焦
0.19%
闻
0.19%
狄
0.19%
方
0.10%
庞
0.10%
钱
0.10%
武
0.10%
栾
0.10%
聂
0.10%
谢
0.10%
褚
0.10%
尚
0.10%
应
0.10%
萧
0.10%
安
0.10%
章
0.10%
倪
0.10%
秦
0.10%
姚
0.10%
池
0.10%
路
0.10%
包
0.10%
温
0.10%
樊
0.10%
牛
0.10%
房
0.10%
石
0.10%
关
0.10%
仝
0.10%
闵
0.10%
危
0.10%
宣
0.10%
丘
0.10%
伊
0.10%
银
0.10%
蒲
0.10%
天
0.10%
严
0.10%
黎
0.10%
常
0.10%
葛
0.10%
阎
0.10%
洪
0.10%
伍
0.10%
屈
0.10%
晏
0.10%
穆
0.10%
山
0.10%
乌
0.10%
齐
0.10%
闫
0.10%
邢
0.10%
门
0.10%
仇
0.10%
祝
0.10%
向
0.10%
艾
0.10%
魏
0.10%
燕
0.10%
日
0.10%
殷
0.10%
尹
0.10%
阮
0.10%
季
0.10%
平
0.10%
祁
0.10%
卫
0.10%
申
0.10%
付
0.10%
索
0.10%
靳
0.10%
养
0.10%
匡
0.10%
翁
0.10%
汝
0.10%
车
展开0.27%
0.44%
0.60%
0.77%
山西省
0.94%
山东省
0.83%
河南省
0.76%
黑龙江省
0.69%
江苏省
0.66%
内蒙古自治区
0.65%
辽宁省
0.64%
河北省
0.60%
陕西省
0.59%
甘肃省
0.56%
北京市
0.55%
重庆市
0.55%
湖南省
0.46%
吉林省
0.43%
天津市
0.42%
安徽省
0.42%
青海省
0.34%
宁夏回族自治区
0.34%
上海市
0.32%
台湾省
0.31%
云南省
0.30%
四川省
0.29%
湖北省
0.27%
福建省
0.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0.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8%
浙江省
0.18%
广东省
0.17%
贵州省
0.15%
海南省
0.12%
江西省
0.11%
- 展开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