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薛氏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MF14963,共祖时间约为 1850 年前,推测为河东薛氏家族。目前,该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08%,薛姓为第一大姓,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黑龙江、河南等省市。
溯源分析
姓氏关联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在薛姓群体内,父系属于 O-MF15397 类型的用户占 4.16%,是该类型全国男性人口占比(约为 0.88%)的近 5 倍。
同时,在父系属于 O-MF15397 类型的汉族群体中,薛姓用户占比为 1.38%,是薛姓全国人口占比(约为 0.3%)的近 5 倍,差异性较显著。
筛选 3 支隶属于 O-MF15397 类型的薛氏家族(山西临汾、陕西渭南、河南商丘),以及数十例分布于其他省市的非薛氏家族,共同进行细化研究。
结果发现,所选的 3 支薛氏家族以及随机抽选的 6 支非薛氏家族全部归属于 O-MF15397 类型下游的 O-MF14963 支系。据此,我们推测 O-MF14963 类型可能对应一支以薛姓为主体的家族。
分布情况
初步估计,O-MF14963 类型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08%,广泛分布于山西、河南、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河北等北方省份。
该家族为我国现代薛氏分支中人口最多的家族,结合其连续高频分布带位于晋南及河南陇海线一线,在淮河以南区域仅局限分布于江苏扬州等地,故推测该家族可能对应到历史上的著名薛氏大宗——河东薛氏家族。
河东薛氏是河东郡大姓之一,与河东裴氏、河东柳氏并称「河东三姓」。河东郡大致以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为中心。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引孙生广德,字广德,御史大夫。广德生饶,长沙太守……方丘生汉,字公子,后汉千乘太守……兖州别驾兰,为曹操所杀。子永,字茂长,从蜀先主入蜀,为蜀郡太守。永生齐,字夷甫,巴、蜀二郡太守。蜀亡,率户五千降魏,拜光禄大夫,徒河东汾阴,世号蜀薛」。
《北史·薛聪传》有类似记载,「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隋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薛」,《资治通鉴》中亦有类似记载。薛广德、薛汉在《汉书》《后汉书》中有记载,为兖州薛氏的代表。薛兰在《后汉书》《三国志》中有载,但蜀郡太守薛永、薛齐二人正史中均无记载。
另据《魏书·薛辩传》记载,「薛辩字允白,其先自蜀徙于河东之汾阴,因家焉。祖陶,与薛祖、薛落等分统部众,故世号三薛」。由上述史料可知河东薛氏确实来自蜀地,是蜀地土著,与兖州薛氏薛广德一族的关系存疑。
依据现有历史资料和分布证据,暂时不能确证 O-MF14963 类型对应的河东薛氏家族由蜀地迁居河东的始祖具体为何人。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河东薛氏是河东大姓之一,与河东裴氏、柳氏并称「河东三姓」。蜀国灭亡后,薛氏从蜀地迁徙至河东汾阴,世家于此,号为「蜀薛」。
薛氏定居河东后,迅速成为拥有家族武装和城垒的地方豪强,史称河东薛氏。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河东薛氏分为北祖、南祖、西祖三支,其中北祖房子孙微劣,少有史料记载。薛雕号南祖,薛兴号西祖,薛恢号北祖。
南北朝时期,河东薛氏兴建或占据的壁垒主要有薛永宗垒(又名临汾垒,今山西临汾附近),薛强垒/薛通城(今山西万荣县万泉乡),杨氏壁(今陕西韩城附近),以及华阴魏长城(今陕西渭南华阴附近)等。正是凭这些军事设施,薛氏族人在西晋以降的乱世中聚族自保。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河东薛氏由地方豪强发展为文官武将盈门的士族。历代名人有:后秦尚书薛强;刘宋徐州刺史、北魏河东郡公薛安都;北魏金紫光禄大夫薛真度;北魏汾阴侯薛辩;北齐太子太保薛修义;北魏开府仪同三司薛端;隋朝诗人薛道衡;隋末群雄之一、西秦建立者薛举;初唐著名书法家、晋国公薛稷;唐朝宰相薛元超;唐朝右领军卫将军薛仁贵;唐朝昭义军节度使、平阳郡王薛嵩等。
家族名人简介
薛安都薛安都
薛安都
410 年—469 年,字休达,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
初仕北魏,屡建军功,授雍秦二州都统。与同族薛永宗起兵反魏,失败投奔刘宋,授扬武将军、北弘农太守。元嘉北伐时,随柳元景攻克陕城。后参与平定刘劭、刘义宣、臧质、鲁爽等人的叛乱。
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时期,出任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宋明帝刘彧在位时期,起兵参与刘子勋之乱。后来,投靠北魏,与孔伯恭追破刘宋军队。授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河东郡公。
北魏皇兴三年,薛安都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河东郡王,谥号为康。
了解更多薛仁贵薛仁贵
薛仁贵
614 年—683 年,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人,唐朝初年名将。
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丽,受唐太宗拔擢。自此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典故,至唐高宗时,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永淳二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了解更多薛元超薛元超
薛元超
623 年—685 年,本名薛震,字元超,蒲州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时期宰相,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
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迁黄门侍郎,出任饶简二州刺史,入为东台侍郎,进爵汾阴县侯。仪凤元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成为宰相。任相七年,多次辅佐唐中宗监国,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光宅元年十二月,病逝,追赠光禄大夫、秦州刺史,谥号文懿,陪葬于乾陵。
薛元超家学渊源,精擅文辞,预修《晋书》时「笔削之美,为当时最」。唐高宗朝,有「朝右文宗」之美誉,引荐王勃、杨炯、崔融等文士,支持变革龙朔文风,引领初唐文学的发展。
了解更多姓氏分布
初步估计,如今 O-MF14963 类型下薛姓占比应该在 20% 左右,依然为首位大姓。
人口分布
目前,该家族后裔约占全国男性人口的 0.08%,广泛分布于山西、河南、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河北等北方省份。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