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冯氏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MF60645,共祖时间约为 1740 年前,推测为高凉冯氏家族。据估计,该类型大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06%,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冯姓占该类型人口的 20% 左右。
溯源分析
姓氏关联
冯姓是排名中国姓氏第二十八位的人口大姓,当今全国冯姓总人口约有 818 万,其中广东冯姓人口约占冯姓总人口的 11%,为冯姓第一大省。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在广东冯姓群体中,约有 18.75% 的人属于 O-F8(排除现有下游)类型,是 O-F8 类型在广东人口占比(约为 0.79%)的 23 倍多。同时,在父系属于 O-F8 类型的广东群体中,冯姓用户占 22.5%,是冯姓广东人口占比(约为 0.85%)的 26 倍多。
挑选多个属于 O-F8 类型的广东冯姓样本进行细化研究,结果发现顺德、番禺、阳江、佛冈、新会、阳春、高州等地的多个冯氏家族均归属于 O-F8 的下游 O-MF60645 支系。
据此,我们推测 O-MF60645 类型对应一支以广东冯氏为主体的晚近家族。
家谱资料
根据该类型用户的家族溯源问卷,以及查阅广东地区的冯氏家谱,发现该类型可能对应当地冯氏大宗——高凉冯氏家族。
据广东《冯氏家谱》载,「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 年),冯业由北平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南迁番禺……粤东始有氏焉。二世祖谊,三世祖罗州刺史融,四世祖高凉太守宝,淑配冼夫人」。
上述家谱说法在《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谯国夫人传》有类似记载,「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初,冯弘之投高丽也,遣融大父业以三百人浮海归宋,因留于新会。自业及融,三世为守牧」。
由家谱和史料可知,冯氏迁粤始祖冯业源于北燕,是北燕昭成帝冯弘之后。冯业曾孙高凉太守冯宝娶了当地俚人首领冼氏女冼夫人为妻。冼夫人率领族人归附隋朝,被隋文帝杨坚封为谯国夫人。
在冼夫人的协助下,历经梁、陈、隋、唐,北燕冯氏家族开始在岭南壮大。冯宝之孙冯盎在归顺唐朝后,授上柱国、高州总管、越国公,此后冯氏成为岭南掌握实权的大族。根据《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五·诸夷蕃将》里的记载,冯盎有子三十人,高凉冯氏家族的繁盛可见一斑。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高凉冯氏家族源自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国,始祖为昭成帝冯弘(冯跋之弟)之子高凉太守冯业。
公元 407 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云(慕容云)为帝,定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公元 409 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龙城。北燕据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公元 436 年被北魏所灭。
在北燕灭国之际,冯弘第五子冯业奉父命渡海南下,投奔刘宋政权。冯业曾孙冯宝娶谯国夫人(冼夫人)为妻,在其协助下,历经梁、陈、隋、唐,北燕冯氏家族开始在岭南壮大。冯宝之孙冯盎在归顺唐朝后,冯氏逐渐成为岭南地区的大族。
家族名人简介
冯盎冯盎
冯盎
生年不详,卒于公元 646 年,字明达,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市)人,隋唐时期大臣。
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门荫,授宋康县令。平定王仲宣起义,授任高州刺史,陆续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乱,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随隋炀帝出征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
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割据岭南军阀林士弘,先后击败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岭南总管,治理有方,稳定岭南局势,使得社会安宁。
武德五年(622 年),归顺唐朝,授上柱国、高州总管、越国公。贞观二十年(646 年)去世,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了解更多高力士高力士
高力士
684 年—762 年,本名冯元一,潘州(今广东高州市) 人 ,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
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宝应元年(762 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了解更多姓氏分布
初步估计,如今该家族冯姓人口占比约 20% 左右,依然为第一大姓。
人口分布
目前,该家族大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06%,主要分布在广东及周边地区。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