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陆氏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N-MF14134,共祖时间为 2040 年前,推测为吴郡陆氏家族。目前,该类型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13%,陆姓占比较高,集中分布在江苏、上海等省市。
溯源分析
形成时间
根据推算,N-MF14134 类型共祖的时间约在 2040 年前,并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过强烈的人口爆发。
据《元和姓纂》记载,西汉初年名臣陆贾为陆氏迁居吴地的始迁祖,「汉中大夫陆贾,子孙过江,居吴郡吴县」。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三》及《古今姓氏书辩证》均记载西汉人陆烈为始迁祖,「万生烈,字伯元,吴令、豫章都尉,即卒,吴人思之,迎其丧,葬于胥屏亭,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若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说法,陆烈是陆贾从父。陆贾在《史记》中有传,陆烈在史书中并无记载,早期史书并未提及吴郡陆氏先祖是陆贾或陆烈,故而以上说法都存疑。
汉末三国时期,吴郡陆氏的军事人才在孙吴政权的成长壮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政治上的高位,也成为了吴地社会势力极强的士族。这一时期,陆氏最著名的政治人物为陆康父子和陆逊父子,他们是这一时期陆氏家族在江东达到鼎盛的关键。
因年代久远,吴郡陆氏迁居吴地的始迁祖已无法确定究竟为何人,但迁居的时间应与 N-MF14134 类型的形成时间接近。
0.29%
0.53%
0.78%
1.03%
上海市
1.28%
江苏省
1.16%
贵州省
0.35%
浙江省
0.20%
重庆市
0.18%
吉林省
0.18%
山西省
0.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3%
辽宁省
0.10%
北京市
0.08%
河南省
0.08%
山东省
0.08%
安徽省
0.07%
湖南省
0.07%
广东省
0.04%
- 展开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吴郡陆氏,据姓氏谱谍记载,西汉时由北方迁居吴地,西汉后期发展为吴郡大族。三国东吴时期,陆氏凭借地利之便和军事才能,多人身居重职,因此被称为「吴郡四姓」(陆、顾、朱、张)之一。
自汉朝至隋唐,吴郡陆氏历代都不乏知名人物,如东汉的陆康,孙吴的陆逊、陆抗,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陆晔、陆玩、陆纳,南朝的陆澄、陆慧晓、陆杲、陆倕、陆缮、陆襄等,确立了其东南「吴姓」士族首望的地位。东汉至隋唐一直是江东本土名门世家的标杆之一。唐朝有宰相陆敦信、陆象先、陆元方、陆贽等。
家族名人简介
陆逊
陆逊
183 年—245 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出身士族,孙策婿。胸有大略,曾助吕蒙计取荆州。黄武元年(222 年),刘备大举攻吴,他临危受命,任大都督,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火烧连营,大破蜀军,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
黄武七年(228 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 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 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陆逊在太子废黜问题上与孙权意见相左,受到猜忌并被疏远,「愤恚致卒」,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了解更多陆机陆机
陆机
261 年—303 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 年),陆机、陆云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太安二年(303 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了解更多陆晔陆晔
陆晔
261 年—334 年,字士光,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晋重臣。
少有雅望,居丧以孝,后举孝廉。司马睿初镇江左,辟为祭酒,寻补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疾不拜。因讨华轶功,封平望亭侯,累迁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大兴元年(318 年),迁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太宁三年(325 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被加职散骑常侍、录尚书事。成帝即位后,获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苏峻之乱时,陆晔跟随保卫成帝,后更与弟陆玩劝说叛将匡术以宫城苑城归降义军。事后因功加职卫将军,进封江陵公。咸和九年(334 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受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谥号「穆」。
了解更多姓氏分布
目前,该类型男性人口中,陆姓占比较高,其余有王、许、陈、张等姓。
人口分布
目前,该类型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13%,集中分布在江苏、上海等省市。
0.29%
0.53%
0.78%
1.03%
上海市
1.28%
江苏省
1.16%
贵州省
0.35%
浙江省
0.20%
重庆市
0.18%
吉林省
0.18%
山西省
0.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3%
辽宁省
0.10%
北京市
0.08%
河南省
0.08%
山东省
0.08%
安徽省
0.07%
湖南省
0.07%
广东省
0.04%
- 展开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