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律的饮食会加剧饥饿感。每天规律饮食的人偶然出现一次性额外进餐,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天不在同一时间进行加餐,可能会遭受特别明显的饥饿感。所以建议大家都规律饮食。
饥饿感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饥饿的感觉,但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强烈、更频繁地感到饥饿。有的人天生的饥饿感比别人强,更容易比别人感受到饥饿。
检测结果
您的饥饿感属于平均水平
结果示例...,规律饮食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饥饿的感觉,但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强烈、更频繁地感到饥饿。有的人天生的饥饿感比别人强,更容易比别人感受到饥饿。
您的饥饿感属于平均水平
结果示例...,规律饮食
不规律的饮食会加剧饥饿感。每天规律饮食的人偶然出现一次性额外进餐,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天不在同一时间进行加餐,可能会遭受特别明显的饥饿感。所以建议大家都规律饮食。
坚持节食需要极高的自律性,但是意志力胜过食物并不总是简单的精神胜过物质。一些研究发现对饥饿的易感性和饮食行为与我们的基因相关。有些人天生就更容易感受到饥饿感,食欲也会更强烈,在出现饥饿感的时候更难以抵挡,从而更容易发生进食行为。
饥饿感来源包括一些身体的迹象,例如:胃部的咕咕叫、感觉头晕或虚弱、难以专注于某项工作。
但有时可能没有任何身体迹象出现,但仍然有吃东西的冲动。这些冲动可能来自其他类型的非身体“饥饿”,常见的有:环境导致的饥饿和情感导致的饥饿。
环境导致的饥饿包括:由于看到食物或闻到食物气味或由于特殊场合而产生的,例如:人们经常在生日会上把吃蛋糕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即使他们身体并不饿。
情感导致的饥饿包括:因经历孤独、愤怒或悲伤、压力、焦虑或无聊等负面情绪而感到的饥饿,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因为情绪原因而吃东西。
身体的饥饿感与胃部肌肉的收缩有关。胃部肌肉的收缩一旦变得严重,就会产生饥饿感。如果血糖水平降低(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不进食而导致的),胃饥饿素就会被释放,导致胃部肌肉的收缩,产生饥饿感。
我们的检测是使用极少量 DNA 来检测 70~80 万位点,受检测技术限制会有约 1% 的位点(预计 7~8 千个)无法检出。并且这些位点随机分布,可能会落在用于解释项目结果的位点中,从而影响你此项目的检测结果。
由于随机错误无法控制,若受影响的项目超过 7 项,实验室会对你的样本进行重测;若小于 7 项,报告仍会放出,项目结果以「有位点未检出,结果无法确定」呈现。
疾病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但每个基因对疾病影响的权重不同,如果我们检测到了主效位点,那么即便存在未检出的微效位点,也能定义结果;但如果未检出的是主效位点,就无法定义你的结果。
遗传变异携带项目中的每个检测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是不同的。如果出现部分位点未检出时,23魔方仍能够根据你已检出的位点,统计它们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并结合中国人群中变异携带的频率,计算得出你的检测结果。
*如果某项目所有位点都未检出,就无法确定你的检测结果。
NMB
rs1051168
GG
来自父母
其中一方
来自父母
中另一方
神经调节素β(NMB)基因广泛表达于脑、胰腺、肾上腺和胃肠道,是铃蟾肽样肽家族的成员,铃蟾肽样肽家族具有许多可能与饮食行为和肥胖有关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对5-羟色胺(5-HT)系统的调节、刺激胰岛素样增加因子(PYY)等胰腺激素以及垂体中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而NMB基因可能通过这些途径对控制饮食行为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刺激PYY分泌,NMB基因可能增加饱腹信号或减少饥饿信号。
研究发现,rs1051168的 T等位基因可能与较低的NMB 基因相关mRNA 或蛋白质水平相关,从而导致饥饿感增加。
NMB
rs1051168
GG
来自父母
其中一方
来自父母
中另一方
神经调节素β(NMB)基因广泛表达于脑、胰腺、肾上腺和胃肠道,是铃蟾肽样肽家族的成员,铃蟾肽样肽家族具有许多可能与饮食行为和肥胖有关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对5-羟色胺(5-HT)系统的调节、刺激胰岛素样增加因子(PYY)等胰腺激素以及垂体中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而NMB基因可能通过这些途径对控制饮食行为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刺激PYY分泌,NMB基因可能增加饱腹信号或减少饥饿信号。
研究发现,rs1051168的 T等位基因可能与较低的NMB 基因相关mRNA 或蛋白质水平相关,从而导致饥饿感增加。
* 23mofang 结果中的基因型是基于人类基因参考序列(build 37 数据库)的“正”链基因型。其它来源的资料有可能会使用“反”链基因型。
项目上线